回望中的真實情懷
——讀王太廣散文集《回望鄉村》
摘要:□王崇讓回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愫之一。樹碑立坊,撰書寫史,是給回憶一個凝固的載體。過去的那些人、那些事便因了這種情愫的銘記而永駐。回望,讓人不忘來路,不背叛過去
□王崇讓
回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愫之一。樹碑立坊,撰書寫史,是給回憶一個凝固的載體。過去的那些人、那些事便因了這種情愫的銘記而永駐。回望,讓人不忘來路,不背叛過去,不割斷歷史汩汩流淌的血脈,在面向未來前行的進程中,留下足跡、留下容顏、也留下背影,更給人們留下深沉的思索。王太廣的散文集《回望鄉村》就是一部以回望、憶舊的形式獻給家鄉的一部不可多得“鄉村典鑒”。
是一個重感情的人
王太廣是我在水屯高中任教時的學生,他勤學好問,忠厚老實,也是一位出色的學生干部。他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從童年到青年一直生活在農村。他對家鄉的一草一木非常熟悉,對身邊的人物了如指掌,對經過的往事念念不忘,對家鄉的變化非常關切。他是一個重感情、念舊情、知恩圖報的人。無論是在農村基層工作,還是在縣、市工作;無論是一般干部,還是走上領導崗位后,他始終以平常心對待每一個人,以滿腔的熱情對待工作,以睿智的目光觀察事物,以充沛的激情忘我寫作,以強烈的責任感體現擔當。他留心觀察、注重收集、善于歸納、巧于整理,書寫真善美,傳播正能量。他心系農村、情系農民、魂系故土、夢系未來。
翻開《回望鄉村》這本書,似乎有一股泥土的芳香,那通俗樸實的語言、清新流暢的文筆、真實動人的情節、黑白照片的原始特征和感人至深的故事,連我這個從農村走出來的老人,也在思想上與之產生了共鳴,同時也喚醒了我塵封的記憶。文中的那些往事自己好像經歷過,只是有些恍惚,但仔細過濾一下,又覺得是那么熟悉親切,有身臨其境之感。
品味他筆下的鄉音、鄉情、鄉俗,像是一壺醇香甘洌的美酒,令人回味無窮。當我讀完《回望鄉村》之后,感到這本書不僅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也具有一定的史學和社會學價值。它不是簡單的往事回憶,而是把史料牢固地建筑在文學框架上的精品佳作。
真實生活的真情表達
《回望鄉村》是一部真實生活的真情表達的作品。真實是散文的靈魂。《回望鄉村》的最大特點就是真實。書中的內容大都是作者所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之事,因而才顯得真實、真切、生動、感人。他寫的《推磨》《偷瓜》《疤痕》《補丁》《剜地菜》、《走親戚》《串門子》《自行車》《拾糞記》《交口糧》《童年的玩趣》《兒時的游戲》《母親做布鞋》等,都是通過真實場景、真實故事、真實人物、真實生活的再現,通過樸實的語言、通俗的方言,抒發真實的情感。
盡管是文學創作,他仍堅持真實性原則。據我所知,他寫每一篇作品時,都要詢問很多人,以確保當時的人物不走樣、事件不失實、感情不變味。作者把《鄉戀》放在卷首的位置,情為文之本已不言自明。連用21個“鄉”字頭的雙音節詞語做文題,如“鄉魂”“鄉憶”“鄉夢”“鄉思”“鄉音”等,意在將鄉土的情感從每個角度、每個層面挖掘殆盡。書中收錄帶“鄉間”“故鄉”“家鄉”題目的篇章有近十篇,這些都展現了作者濃濃的鄉土情懷。這種真摯的鄉情,來自于他對土地的深情,對家鄉的熱愛。
文以情生,情因物動,正是由于真實的生活場景才使《回望鄉村》的一篇篇作品顯得親切自然、真實生動、感人至深、催人淚下。這些作品都應和著作者在《寫作并快樂著》中的話:“是為了把過去艱苦的歲月、艱難的歷程、艱辛的道路、親身的經歷、難忘的往事、深刻的感悟寫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讓更多的同齡人回味、讓年輕人了解,給人們以啟迪,給自己以充實,給后來人以教育。”
是一部再現農耕文化的史志
《回望鄉村》是一部再現農耕文化的史志。《回望鄉村》這本書中所寫的內容大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汝南縣的風土人情、地域特征、鄉村故事、兒童玩趣等,是當時汝南農村生活畫面的生動再現,是以文學形式記錄農耕文化的史書,是難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對天中文化、鄉土文學的一大貢獻。
作者在《鄉浴》《鄉宴》《鄉燈》《鄉路》《戶口》《補丁》《話務員》《自行車》《車把式》《蜂窩煤》等作品中,反映了農村生產、農民生活的巨大變化,描繪了由農耕文明向現代文明邁進的足跡。他在對鄉村舊事的敘述、描摹中,有娓娓的道白、實物的說明、細膩的刻畫,使得物品的圖景格外鮮明。他在《推磨》一文中,對石磨是這樣描寫的“石磨是用兩塊厚厚的圓石板打制而成的,這兩塊石板叫磨扇。上扇中間有一個相應的空套,兩扇相合后,下扇固定,上扇可以繞軸轉動……”閱讀的時候,人的眼前仿佛呈現出一盤活靈活現的石磨。
在王太廣的筆下,《刻蠟紙》《交公糧》《懷念寫信》的往事消失,《鄉思》《鄉干》《鄉醫》《鄉師》的人物形象,《夏日童趣》《剃頭逸事》《鄉間的兒歌》《童年的玩趣》《兒時的游戲》的小時候生活情趣等,既像一幅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畫卷,又如打開了的農耕文化博物館,把汝南水屯一帶的地域方言、兒歌、民謠、故事、民間笑話、風土、人情等原汁原味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體現了本土、本真、本色的鄉土文學特點。
“回望鄉村派”
鄉村是人生的百味大世界,作者對各種滋味在作品里表述時,總是和父親、母親、童年、勞動在一起,和親情、友情、鄉情在一起,和艱辛、努力、收獲在一起,和汗水、喜悅、欣慰在一起。比如,《鄉思》中的天順爺,《鄉師》中的
當我讀到這些人物的時候,覺得不是冷冰冰的面孔,而是帶著人生肌膚、人間真情的溫度。擰一擰,有汗水,有淚水、有喜悅、有收獲。
曾經的鄉村尋常之人、之事、之物,經過王太廣的思想過濾、情感打磨、形象刻畫、熠熠生輝、令人感動。我覺得“回望”和“回憶”并不相同,“回望”是能使人向前,“回憶”則容易讓人沉湎。《回望鄉村》有三個層次:回望鄉村——“生我養我的地方、我的父老鄉親”;回望歲月——“不要忘記與煤油燈相伴的日子”;回望生活——“不要忘記吃野菜的甜味、苦味和澀味”。《回望鄉村》寫的是往事、教育的是后代、指向的是未來。書中所記載的鄉村生活,描摹的鄉村風情、風物、動物、植物、器具等,雖然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有的已經消失,但通過回望這種文學形式不僅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也將閃爍在未來的美景里。
《回望鄉村》以文學的形式解讀著天中大地農村的前世今生,其作品有血有肉、情景交融、充滿生機、廣為傳播,不僅擁有大量的讀者群,也成為駐馬店人給在外地工作人員饋贈禮物的精神佳品,曾被文藝評論界學者譽為:“中國文學界涌現出一個新的文學流派——回望鄉村派。”
事實上,王太廣正在尋著這條鄉土文學之路進行創作,把近年來所創作的幾百篇散文欲集結出版,我們期待著《再望鄉村》的問世,期待他有更多的佳作填充我們的精神生活。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