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走偏鋒——海中陳釀葡萄酒
摘要:如今市面上的酒莊和葡萄酒越來越多,不僅消費者在尋求新鮮、有趣的酒款,釀酒師們也在釀酒工藝中尋求突破,試圖找出有別于傳統工藝釀酒方式,從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葡萄
如今市面上的酒莊和葡萄酒越來越多,不僅消費者在尋求新鮮、有趣的酒款,釀酒師們也在釀酒工藝中尋求突破,試圖找出有別于傳統工藝釀酒方式,從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葡萄酒陳釀工藝是他們嘗試的重點之一,從橡木桶材質到水泥罐形狀,都是他們已探索的課題。現在,有一批釀酒師已將目光放到了熟化的“深度”上,嘗試在海中陳釀葡萄酒。
圖片來源:Scoop It
來自西班牙的勞爾·佩雷斯(Raul Perez)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在2003年便將一批產自下海灣地區(Rias Baixas)的阿爾巴利諾(Albarino)沉入了500英尺深的海灣陳釀60天。自此,各國的葡萄酒生產商也開始嘗試水下陳釀。這其中包括了位于納帕谷(Napa Valley)的米拉酒莊(Mira Winery),位于波爾多(Bordeaux)的拉里·奧比昂酒莊(Chateau Larrivet Haut-Brion),以及位于香檳產區(Champagne)的路易王妃香檳(Champagne Louis Roederer)。
為什么釀酒師愿意嘗試這天馬行空的陳釀方式呢?他們的靈感或許源自沉船中發現的葡萄酒。最廣為人知的便是2010年波羅的海(Baltic Sea)中發現的19世紀沉船,打撈人員在船上發現了168瓶完好的香檳。這些香檳中有些依然可以飲用,甚至還保留了些許氣泡。其中一瓶凱歌香檳(Champagne Veuve Clicquot)更是在拍賣會上拍出了15,000歐元(約合人民幣112,174元)的高價。有人甚至啟動了一項名為“海中酒窖(Cellar in the Sea)”的實驗,試圖發現在沉船中瓶陳50年會給香檳帶來什么變化。
當然,釀酒師們的目光并未局限于起泡酒,白葡萄酒、紅葡萄酒、桃紅葡萄酒甚至雪莉酒(Sherry)都被他們沉到海里做過實驗。他們認為海中恒溫、避光和缺氧環境以及潮汐運動都會對葡萄酒的陳年產生積極影響。還有一小批釀酒師更為大膽,直接將整個橡木桶沉入海中,他們認為這樣能讓海水的作用更為明顯:拉里·奧比昂酒莊將其波爾多混釀放入深20英尺的海中,讓橡木桶隨著海浪起伏;更有釀酒師將桶裝酒沉入地中海的牡蠣養殖場,利用海水運動來達到攪動酒泥的效果;也有一群人另辟蹊徑,選擇自己創造水下陳釀環境,將橡木桶浸入盛滿水的酒槽。
水下陳釀到底能不能對成酒產生影響?米拉酒莊稱,水下陳釀可以加速葡萄酒的發展。酒莊2009年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在水下陳釀3個月后就有了陸地陳釀2年的口感。拉里·奧比昂酒莊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然而,在人造水下環境中進行實驗的釀酒師們則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結論:他們發現經過水下陳釀的葡萄酒口感更加新鮮,單寧含量也更高。
總的來說,水下陳釀的確切效果至今并不明朗,它是否會成為一種有效的釀酒工藝還尚無定論。至少現在看來,其高昂的成本和損耗讓許多酒莊望而卻步。而其可能造成的風險讓法律成為實施的又一障礙。2014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在考察米拉酒莊的水下陳釀實驗后,認為水下陳釀葡萄酒存在有害物質污染的風險,屬違法行為。當然,水下陳釀實驗還在早期摸索階段,現在就下定論還為時過早。這一現在看來還不切實際的工藝,在未來或許能為世界帶來不一樣的佳釀。(文/Emma)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紅酒世界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