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收益率“破4”背后的三大真相
摘要: ◎汪圣芬 長假前為閑置資金作安排,走進銀行嚇了一跳——理財產品收益率已齊齊進入了“3時代”,超過4%以上的,要打著燈籠才能勉強找到。 銀
◎汪圣芬
長假前為閑置資金作安排,走進銀行嚇了一跳——理財產品收益率已齊齊進入了“3時代”,超過4%以上的,要打著燈籠才能勉強找到。
銀行理財產品,一直是投資者抵御“通脹”的最佳選擇之一,但近期產品發行量已逐漸減少,預期收益率越來越不“給力”,預計未來還將進一步下降。現在買固收類理財產品還合不合算,這成為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收益率只會繼續下行
經濟下行壓力大,短期看不到貨幣政策發生變化的跡象,這不利于理財產品繼續維持高收益。理財資金總量超過25萬億元,影響力非常大,但目前廣泛缺乏“低風險且收益較好”的可投資標的,“資產配置荒”仍在延續。
實體經濟下滑、資產配置荒和債券違約,與自己買的銀行理財產品有什么關系?其實,銀行發的理財產品都是“大鍋炒”,炒料有哪些?可能你一直都不清楚。
野蠻生長的前世
話說2010年,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出臺經濟刺激政策之后,房貸出現增長過猛的勢頭,銀行信貸逐漸有所收縮。在房地產與地方基建資金的需求下,非標信貸應運而生。“非標融資”繞開受監管的正常借貸關系,套上如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通道或信托計劃,以委托貸款形式間接取得資金。
這些對接項目,銀行包裝成“理財產品”向投資者招手,以防止存款逃跑。由于理財業務收益來源是“雙方約定”,不是“管理費分成”,不采用“凈值”報價,也與成效無關,銀行基本只要考慮同業競爭壓力與自身負債(提供收益)成本。
博收益率高低的一槌子買賣,大大刺激銀行采用“期限錯配”的策略拉升收益,這也涉及了監管三令五申的“資金池”。
理財資金的去向
不同期限堆疊出的池子里,資金最大的去向是債券。作為高收益大頭的是企業“信用債”,一旦產能過剩、資金鏈斷裂,企業爆發危機導致債券違約時,投資者很難幸免于難。
第二類是非標債權,多數是“收/受益權”,其次是信托貸款與委托貸款。2011年非標債權年收益到達頂峰,一度讓產品收益水漲船高;2012年利率市場化,又倒逼銀行信貸擴張,從此理財產品一騎絕塵;跑出了無數個資金池,一期期滾動發行,利用長短期錯配,各產品間進行收益調節。
隨著信用事件頻發,監管打擊影子銀行,非標債權收益也不斷向下壓縮。2013年債券牛市,5年期中債與中短期票券,讓收益勉強維持;2014年下半年二級市場有起色,再趕上2015年股市“打新”,新股收益又吸引理財產品資金進入逐利。
投資人當何去何從
被稱為史上最嚴銀行理財業務監管(征求意見稿) 去年7月出臺以后,理財產品迎來“去杠桿 防風險”的今生,“預期收益類產品”的剛性兌付就更加難做了。
未來投資切忌盲目追求高收益,同時要拋棄對“剛性兌付”的依賴,應該逐步將目光投向公、私募凈值類投資基金,或考慮股權投資——那些能長期戰勝通脹,真正具備資產配置含金量的產品上。
(作者供職于諾亞財富品牌市場中心)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