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初到國外 過渡期怎么“過”?
摘要: 過渡期在所難免。有人在較短的時間內跨越過渡期,順利開啟留學生活;也有人花費了許多時間也未能很好地適應,以致于在留學路上踉蹌而行。 跨越過渡期 難在哪里
過渡期在所難免。有人在較短的時間內跨越過渡期,順利開啟留學生活;也有人花費了許多時間也未能很好地適應,以致于在留學路上踉蹌而行。
跨越過渡期 難在哪里
初到異國 要跨許多坎兒
語言、風俗習慣、文化差異、獨立生活的適應問題,都是學子初到海外需要跨過的坎兒。
區海坤目前就讀于泰國曼谷大學。他高中時曾在外國語學校上過泰語班,因此有一定的泰語基礎。但由于在國內所學習的泰語是由中國老師教授的,與泰國人的接觸少之又少,因此初到國外時語言交流是他面對的首要難題。
“剛開始的時候,與當地人用泰語交流有一定問題。在泰國,講英語的人不多,在一些大型商場以外的地方很少有人會講英語,所以在溝通上有很大困難。” 區海坤說。
而離開了生活多年的母語環境,語言的不熟悉只是學子初到海外的第一道坎兒。生活和文化習慣的不同,要從不適應到了解接受,也頗費時間。
區海坤的留學目的地雖然是與中國相距不遠的亞洲國家,但在生活和文化上也存在諸多差異。區海坤舉例說:“在泰國,大部分人家里進門前都必須脫鞋光腳,甚至許多店鋪也是如此;在公共場所聽到國歌,都要停下來立正站好,等國歌結束后要鞠躬。”剛開始不了解諸如此類的文化習慣,常令學子遭遇尷尬場面。
在過渡期中,學子需要適應的還不僅是國內外的生活和文化差異,還要獨立面對所有事情。
佟靜儀(化名)目前就讀于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她表示,自己從坐上飛機的那一刻開始,就明白接下來的路需要一個人走。“比如剛到國外,我就自己跑了很多地方找房子;房子找好后獨自買家具,買回來后必須自己組裝。還有水電、網絡寬帶等瑣事都要自己處理。”這些原來可能不曾操心的生活細節,都成了學子到國外之初要獨立解決的現實問題。而在試著獨立生活的同時,他們還要兼顧好在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新的教育模式下的學習。
適應難題 常有負面情緒
由于在過渡期內學子需要適應的問題不少,因此許多留學新生在此期間容易出現負面的心理情緒。
“學校的作業,大部分都是需要和同學一起完成的小組作業。因此剛到國外時,有時跟同學交流不好就會完成不好。”區海坤坦言,“那時候曾經想過退縮。”
學習上的難題會帶來挫敗感,生活上遇到難題則常常讓學子更覺孤獨、更加想家。
“剛開始的適應階段,對于每一個剛到國外的人來說都挺難的。因為許多你需要面對的事情都是新的,環境也是陌生的。”佟靜儀說,“那時候還沒有太多的朋友。雖然身邊有中國伙伴,但大家每天都很忙碌,沒有誰可以一直陪著你、幫助你。”正因如此,她形容過渡期那段日子的自己就像是一架孤獨的戰斗機。
“在國內時父母在身邊,許多事情都不用自己操心。這與在國外生活完全不一樣。” 佟靜儀說。因此剛離開父母來到異國的時候,也是佟靜儀最想念父母的時候。但想念歸想念,她對父母還是報喜不報憂,初到國外的艱難滋味都自己咽下。“但是經歷了這樣逐漸獨立起來的過程,我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 佟靜儀說。
如何輕松度過過渡期,盡快適應在異國他鄉的生活,成為留學新生的開學第一課。(洪嬌虹)
艱難過渡期 如何輕松度
重行前準備
徐菲(化名)從初三起就到加拿大留學,至今已有多年在海外學習、生活的經歷。雖然出國時年紀尚小,但她卻很快適應了在國外的生活。談及經驗,她首先提到的便是出國前就要做好獨立的準備。這種準備既是指學子要從心理上和行動上有所改變,也需要家長學著放手。“不獨立就不要出國。很多家長想要幫孩子置辦好一切衣食住行,就差沒有領著孩子去上學了。這種既想讓孩子獨立又不讓孩子獨立的行為,當然容易讓孩子到國外之后,對突然一下子要自己生活難以適應。” 徐菲說。
邢月目前就讀于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今年是她到美國的第二年。她提到:“在出國之前應該提前了解當地的生活,還可以加入一些社交的群聊,努力提前融入當地的圈子。”提前做好準備,可以避免到了留學國家后,面對各種陌生的事物措手不及。
多主動出擊
學習上需要主動,生活里也不可缺少。
“國外的大學里,許多時候老師不直接教給你知識。在課堂上學習的只是一個框架,課后更需要學生自己勤下功夫。國外的學習模式對于學生主動性和自覺性的要求更高。”佟靜儀說。因此,學會主動思考,可以盡快適應國外的學習模式。
“如果只和中國同學在一起,一般來說外國同學就不會主動和你交流,因為他們不會說中文,會覺得融入不了。”因此區海坤認為,主動與外國同學交朋友很有必要:“他們不僅能在學習上幫助你,生活上也能幫助你很多。只要在這里有朋友了,他們能夠很快把你帶入他們的圈子,慢慢地你就會適應并且喜歡上這個國家。”
同時,主動觀察和學習當地的生活習慣和風俗習慣,入鄉隨俗地接受和適應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具備這樣的心態,能更容易地融入新的環境中。徐菲補充道。
學子初到海外,孤獨感是普遍的感受。而要緩解這樣的心理狀態,便要與家人勤聯系,與當地人多交流。
“心理上要學會獨立,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感。但家人還是我們最重要的依靠。”佟靜儀認為,與父母多聯系,哪怕只是聊聊瑣事,也能夠舒解自己的消極情緒,獲得面對一切難題的力量。如此一來,可以保持健康積極的心理,更好地去習慣和適應新生活。
“要與當地的同學、朋友多交流,這樣能了解許多原本并不知道的當地約定俗成的規則和習慣。”佟靜儀說,“國外的老師大多很好相處,可以與老師多交流,他們能夠在學習上給你許多幫助。”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邢月的認同。她目前在美國攻讀的是博士課程,因此導師是其學習路上的一個重要角色。她強調,與導師常聯系、多溝通,有助于初來乍到的留學生盡快適應國外的學習環境。(焦 虹)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人民日報海外版)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