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江國故里 感受古村巨變
摘要:走進江國故里 感受古村巨變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文/圖 昨日,記者走進正陽縣大林鎮江灣村,看到一排排樓房鱗次櫛比,一條條水泥路寬闊平坦,村民正在翻曬
走進江國故里 感受古村巨變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文/圖
昨日,記者走進正陽縣大林鎮江灣村,看到一排排樓房鱗次櫛比,一條條水泥路寬闊平坦,村民正在翻曬新收的稻谷,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記者走進一戶居民家,看到樓房裝修精致,家電一樣不缺,完全可以媲美城里的別墅。
“江氏始祖紀念碑”
在該村,記者首先看到一座牌坊(如圖)。該村72歲的江正關告訴記者,據史料記載,江國故里在正陽,江灣一帶是江姓的發源地,如今江灣村1280口人中,有900多人姓江。江正關指著在村里一塊空地上的一塊石碑,告訴記者,上面刻著“江氏始祖紀念碑”七個字。
江正關說,這塊石碑是2009年7月江灣村整體搬遷時在村莊挖出來的。
據村里一名80多歲的老人介紹,清代村里建有江氏宗祠,這塊碑就立在祠堂門前。“這兒就是江姓人的根。”這名老人說。
后來民國成立,祠堂改成學校,石碑被扔進村口水塘。1968年和1975年兩次淮河發大水,把祠堂連同江氏族譜、牌位沖走了,石碑更是無從尋找。
江正關說,現在,到正陽縣江國遺址焚一炷香,到江灣村摸一摸石碑、掬一捧故土,成為不少海內外江姓族人尋根祭祖的“必修科目”。
據了解,擺渡過淮曾是江灣村人祖輩相傳的生意。
村莊一年12次被淹
江正關說,以前的江灣村緊靠淮河北岸,家家戶戶是土坯房。“1975年發大水,洪水漫過屋頂,整個村莊被淹。”江正關說,當時,船就在村莊上行駛,受災村民全部被救援人員送到大林鎮政府院內安置。
江正關說,由于江灣村特殊的地理位置,三年兩頭發水,1997年,村里發了12場水,房屋、莊稼被淹,村民的日子苦不堪言。
“那時候,喝的水都是黃色的。”這名80多歲的老人告訴記者,原來村里沒有水井,吃水要到淮河里挑。
“村民誰家來客了想吃撈面條就要到
“2006年,村里打了第一口水井。”江正關說,開始使用的當天,村里放起了鞭炮,村民甭提多高興了。
“2008年村里爭取了一個項目,全村整體搬遷。”江正關說,建設現場有序,群眾自發加入到建設中,3年之內整個舊村全部搬遷,村民們住上了統一規劃的新房,家家戶戶過上了夢寐以求的好日子。
“村里還修通了6000多米的下水道,16條水泥路四通八達。”該村黨支部書記江正好說,如今,村里建有圖書室、文化廣場、健身器材,老百姓安居樂業,鄰里團結,家庭和睦。
“村里經過土地流轉1400畝土地,引進1.8億元的光伏發電項目,還有蔬菜大棚等項目。很多村民不出村一個月就可掙到幾千元工資。”江正好自豪地說,如今,該村正積極打造農村宜居環境,提升村民幸福指數,村里建有垃圾池,路邊擺放有垃圾桶,此外,村里還配備有保潔員。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