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駐馬店的商號與商業組織
摘要:□晚報記者 王瑩 通訊員 楊少華 文/圖 駐馬店商業圈舊貌換新顏。駐馬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明天順初年,這里稱苧麻村。明成化年間,這里設
□晚報記者 王瑩 通訊員 楊少華 文/圖
駐馬店商業圈舊貌換新顏。
駐馬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明天順初年,這里稱苧麻村。明成化年間,這里設立驛站,改名駐馬店。
1904年京漢鐵路正式通車,設駐馬店車站,遠近商賈云集車站,競相購地建房,開店設鋪,形成駐馬店新市區,成為鄭州、武漢間重要商埠。
曾經興盛的中山街正在拆建中。
新中國成立前
駐馬店商業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前,駐馬店商業經歷了起始、興旺和衰敗3個階段。1904年~1912年是駐馬店商業的起始發展階段。
據《中華河南省地理志》載:“商業在京漢鐵路初成時,漢口開車,(宿站)由信陽移至駐馬店。于是昔日小店遂成大鎮,雖千百年資格之府城縣城,但亦不足比其繁盛。”京漢鐵路通車(京漢線當時因時局往北僅通至駐馬店),駐馬店成為京漢鐵路較大的站。加之東通汝穎(今汝南一帶),西連宛鄧(今南陽一帶),遂成周圍各縣商品集散地。至1910年,街道、商行已初步形成。
商販是駐馬店商業最早的形式之一,它以傳統的固定和流動攤點為經營手段,擺攤設點,肩挑貨擔,走街串巷,以微薄利潤維持生話。1910年前,商販多分布在北大街(今新華街)、洋街(今中山街)、共和街兩側。他們朝出暮歸,沿街叫賣。
1911年,隨著駐馬店至新蔡、南陽大路(土路)的建成,南陽、社旗、周口、開封、郾城、沈丘、西平、淮陽等地不少商賈相繼遷入駐馬店或辦廠、或開店,一時間駐馬店街道商鋪、商號和作坊云集。服務業、飯店、酒館、澡堂、理發業以及修理業相繼出現。
1921年,確山縣縣長周繁昌,根據清鄉分局調查,認為駐馬店街道棋布,人煙稠密,商號林立,特設“駐馬店特別區”。是年,駐馬店設立商務會,下設十幾個同業公會,鎮內主要商號已有100余家,自此,駐馬店商業到了成熟時期。1921年至1938年間,駐馬店商業達到鼎盛時期,除糧食、轉運、雜貨商號外,醬糖、藥材、染料、水果、雞鴨、牛羊、皮毛、林礦、金融、制造等商號大量增設,商業經濟日漸繁榮。
1938年4月,日軍兩次轟炸駐馬店,全城僅新華街、共和街殘存半條街,各街商號大多被炸毀,商戶逃至漯河、界首、花園、武漢、西安、上海及附近一些縣。此間,由于外地商戶十去八九,原來繁榮的駐馬店商業出現一片蕭條,鎮內商業幾乎全面崩潰。
1945年,日軍投降,出逃商戶陸續回到駐馬店,商戶數得到恢復,商業經濟逐漸回升。但物價上漲,物資奇缺,加之通貨膨脹,外逃人員大量流入駐馬店,商業形成虛假繁榮狀況。據調查,至1949年初,全鎮人口在10萬人以上,各類商販、商號約400余家。這些商戶多為資金微薄、慘淡經營的小店鋪和攤販,雖能繼續營業,但生意大不如前。
民國時期駐馬店的商號
商號是民國時期駐馬店商業的主要力量,他們以固定的字號門面經營,可同時經營批發、零售等業務。商號有合股經營的,有獨資經營的。一般的布店、雜貨店、百貨店,都有5人以上的雇工,并擁有一定的經濟力量。
“那時,各商號之間為了競爭,講究經營作風樸實忠厚,‘以和為貴’‘以德為榮’‘秤平斗滿’‘貨真價實、公平交易’‘童叟無欺’用站牌書寫,奉為經商座右銘。‘交易道接以禮;近者悅遠者來’‘經營不讓陶朱富;貿易常存管鮑風’是門面常用對聯。‘貨買三家不吃虧,貨比三家不吃虧’是商人向顧主介紹行情的忠告。‘一回生二回熟,生意不成仁義在’,不強買強賣。”由于工作的緣故,駐馬店市地方史志辦主任趙心田對此很有研究。據他介紹,那時候門市都是現錢交易,賒欠免言,整裝(即批發)期款居多,定購山貨特產,常采用現款期貨。生意人崇尚君子協定,拍板成交預付貨款。當面記賬為憑,行情有變,概不反悔。一旦失信,必遭同行唾棄,信譽優劣,顧主有口皆碑。
商號事業興隆,固然因為決策正確,但店員素質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條件。因此各商號老板歷來重視學徒的選聘和培訓,帶學徒是商號培訓店員的傳統方式,老板子弟從商,亦必經3年學徒生涯洗禮。商號對學徒管教極嚴,重點考察辦事勤謹忠實可靠程度,能刻苦學習業務技能,行要端,坐要正,禮貌待人。商人們常說:“一年學個莊稼漢,十年難學生意人”。
民國時期,駐馬店商號行業較為齊全,有糧行、雜貨、紙煙、中藥、五金、百貨、鹽店、醬園等行業。據1936年《駐馬店工商業基本情況調查》統計,當時的商號有:經營農產品的鴻運祥、永豐、天正順、潤和、振興、祥記、源勇、怡美成、同記、恒元、華元、同福長、瑞昌、王恒昌、元通、天成堂、阮元昌、同興會、吳祥泰、李和記、同義和、同昌和、馮氏菜園、段性初;經營水陸畜產品的袁保森、德義和、天華、義成號、聚盛號、永豐、時中、四美德;經營木林礦產類的成義興、豫成、合記、千騰聚、憑心、積盛同、福記;經營百貨、制造品的杏花村、劉錦興、三合慶、德興和、志成、豫慶祥、永興、新泰、南方、豫恒祥、靜記、孟雙盛、同利、同利、三興會、耿萬興、永茂、余義興、長泰樓、華康祥、華東、張德興、光華、惠豐、華北、王漢華、大德生、成義興、自三成;經營金融、運輸業的胡永茂、天寶、盛樓、公興存、大同、中國銀行、上海銀行等。其中祥圣公(布匹)、云興常(百貨)、德泰鴻(布匹)、豫元祥、志和商店(雜貨)、隆太昌(中藥)、福興隆(中藥)、一大(西藥)、森昌(五金)、華盛、義利和、常太樓,德盛厚等十多家名商號,資金雄厚,經營有方,在當時老幼皆知,比較著名。
祥圣公(祥順公),1918年開業,位于北大街(今新華街)中段,坐東朝西。左鄰紙煙店,右鄰書店。股東有張必貴、張樹榮、劉艷生、楊春蘭、劉學禮,掌柜張必貴。初有店面3間,店員8人,資金1700串,商號為“祥順公仁記”,經營顏料、針、線、雜貨等,有小量布匹,以小批發為主,多批給貨郎擔。祥順公信譽好,招攬客人多,1939年后,店門逐漸發展,汝南、遂平、確山、泌陽、唐河、魯山、郟縣等地客人常常前來購貨;進貨發展到漢口、上海、山東、河北,并有商號人員長住各進貨地,店員增加到20多人。1932年前后,資金達5萬元,店號改為“祥圣公”,奉行“一言堂”,即不還價。規定買每丈布多給3寸,童叟無欺。此時經營以布匹為主,其經營口號是:人有我廉,人無我貴,人取我舍,人棄我取。1934年,當時的大股東張樹榮和掌柜張必貴兩人抽走一半資金到遂平縣另開設“通圣祥”。此后任瑞安、呂春蘭、王瀛齋3人任掌柜,到抗戰前(1937年),資金恢復到5萬元。1938年4月,日軍兩次轟炸駐馬店,商號遷到遂平東大街,立分店“同豐裕義紀”,后又遷到遂平四鄉,1年后游移漯河、界首等地。1946年返駐,此后沒有更大的發展,直到1956年元月全行業公私合營為百貨商店。
云興常(云記鞋店)商號始建于民國初年。位于中山街南端,坐東朝西,南鄰“霞記”百貨店,北隔一棉花店是“永春泰”字號,往南數十步錯對戲院。云興常有3間門面,左右豎著兩塊畫著帶禮帽人的招牌,街民號稱“老洋人”。商號由朱小云、朱小霞兄弟2人經營。云興常是當時駐馬店有名的百貨商號,零售兼營批發,店內不設柜臺,3間門面內有三排貨架,客人可直接到貸架上隨意挑選貨物。1938年日軍轟炸駐馬店,云興常門面被炸毀,搶出貨物十幾件,伙計們大都回家,留下兩個伙計一個學徒,隨朱小云、朱小霞遷徙湖北花園,在此擺攤賣貨。不久,漢口失陷,由花園回到汝南,1939年朱小云、朱小霞回駐馬店開“云記鞋店”。鞋店位于三民街(今解放大道)東段。做鞋是朱家祖傳生意,逃難回來后,兄弟二人重操祖宗舊業。云記鞋店最初經營一些日用百貨,后來專業做鞋,自做自賣,不對外批發,云記布鞋由此聞名于駐馬店,成為當地的獨家生意,買賣較為興隆。1956年元月全行業公私合營,云記鞋店同各業一樣合營為百貨商店。
民國時期駐馬店的商業組織
清末,商人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商業利益,各行業先后成立行幫幫會。
民國初年,各地的經濟有所發展,商業日漸興盛,行業增多,事務紛繁,行幫對峙;加之民國政府為便于管理商業,適應“立憲”,制定了《商會法》,規定“各縣及各市均得設立商會,繁盛之區鎮也得單獨聯合設立分會”。商會便在適應商業經濟發展及商戶事務、商人利益要求下建立起來。
1921年駐馬店商務會成立,商會設在現人民街東段。會長多為店資雄厚、所在幫行勢力較強的店經理擔任。各屆會長以投票選舉而產生,設會長、副會長、常委、委員、職員等,都是名義制。商會的經費來源:一是收會員費;二是對進出本鎮的整批貨物收取“貨見捐”;三是如有重大特殊開支,商戶均踴躍資助。
商會是政府當局聯系商界的橋梁,又是商人的自治組織,它審查登記商戶的開業和歇業;仲裁商務糾紛,處理債權債務,會長可拿個人名片送縣政府關押違紀商人;審核商號發行錢票限額;代派捐款和軍差。商會領導人深受軍政各界尊重,政府新員到任時,必先拜訪會長。
駐馬店商會首任會長黃玉峰是東方轉運公司經理,屬于信陽商幫,1926年病故。1926年至1936年,馮鶴年(壽亭)任會長,江清源任副會長。
1936年至1938年,江清源任會長,邵海峰任副會長。1938年至1944年,張方伯任會長。
1944年至1947年,楊子賀任會長,邵海峰、黃俊卿、蘇松橋任副會長。1948年,王錫吾任代理會長一直到解放。
隨著商業的繁榮和商會的建立,逐漸形成了行業分工,各同業公會相繼成立。同業公會是隸屬商會的一種行業組織。新中國成立前,駐馬店商業分百貨業、布匹業、雜貨業、紙煙業等二十多個行業。
自成立駐馬店商會以后,為便于管理,商會以各行為經緯,傳令行事,根據《工商同業公會法》,成立了各同業公會,成為商會下設的基層組織機構。
據調查,至1948年初,駐馬店成立同業公會22個,分別是:京貨業同業公會、鹽業同業公會、煤炭業同業公會、中藥業同業公會、西藥業同業公會、銅鐵業同業公會、煙廠業同業公會、紙煙業同業公會、建筑業同業公會、糧油業同業公會、起卸業同業公會、馬車業同業公會、館業同業公會、旅店業同業公會、轉運業同業公會、面業同業公會、理發業同業公會、屠宰業同業公會、皮業同業公會、山貨業同業公會、汽車業同業公會、軍業同業公會等。
1949年12月23日,駐馬店成立市工商聯合會,它是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由工商業者組織的人民群眾團體。它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是代替舊商會而又不同于舊社會的社團組織。它在全行業實行公私合營,對私有工商業進行改造,逐步將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