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友圈]收藏鈴鐺
摘要:□周刊記者 左蕊 文/圖 陳樺收藏的鈴鐺。經朋友推薦,記者于9月16日下午來到市民陳樺的家中對他進行了采訪。見到陳樺后,他小心翼翼打開書柜的門,向記者展示了一個個
□周刊記者 左蕊 文/圖
陳樺收藏的鈴鐺。
經朋友推薦,記者于9月16日下午來到市民陳樺的家中對他進行了采訪。
見到陳樺后,他小心翼翼打開書柜的門,向記者展示了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另類世界”。
書柜里,放的全是鈴鐺,有魚骨形的中國古代鈴鐺,有刻著世界各地名勝的鈴鐺,也有古代行醫者的專用鈴鐺……
這些鈴鐺按照年代、產地、材質、來歷等等,被陳樺分門別類陳列著,每只鈴鐺前都有一張手寫標簽。這是他收藏十余年的成果。
對這位“正統”的公務人員來說,收藏鈴鐺純屬偶然。多年前,陳樺在外出差看到一個作為旅游紀念品的瓷鈴鐺,價格不貴,卻做工精細聲音動聽。這小小的鈴鐺給他帶來了收藏的靈感,他便開始鉆研這個領域。
有一次到成都,同伴們去景點參觀,他卻一頭扎進了古玩市場,等同伴們游玩回來,他已經捧著10余個鈴鐺看得如癡如醉。
由于工作的原因,陳樺沒有那么多機會到外地淘寶。于是,網絡便成了他收藏鈴鐺的重要途徑。
有一次,陳樺在古玩交流網上看到一只鸚鵡造型的青銅豎鈴,馬上就按照對方的地址找上門去,沒想到鈴鐺因為長時間沒人問價早被移走。無奈執之下,他留下自己的電話,拜托店主幫忙尋找,等了好久才最終買到。一來二去,陳樺認識了不少有類似收藏的朋友。
收藏的鈴鐺是不是很值錢?許多人這樣問陳樺。他總是很大方地說,這些鈴鐺最貴的也不過2000多元,比起動輒上萬元的書畫、古玩等收藏,陳樺覺得自己的收藏不在于經濟價值,而完全在于對歷史文化的研究。
陳樺說:“你知道嗎?在新石器時代鈴鐺就存在了,歷史上的鈴鐺,功用主要涉及勞動、宗教、音樂等。”通過觸摸鈴鐺,陳樺觸摸到了其中所蘊含著的造型學、美術學、音響學、文字學、冶煉學等豐富的學問,他不斷地去追逐這些學問。
就像他對記者說的那樣:“不管是什么職業,多少收入,都可以搞一項收藏,從中收獲的快樂,會讓人終生獲益。”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