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第一書記的駐村“心經”
摘要:記者 溫培雅 通訊員 陳煒秋夜,蟋蟀鳴叫,窗外夜靜如水,唯有大片的夜色和田野中的星光。村部唯一亮起的燈光,照著屋內一個寫駐村筆記的身影。程剛在日記里一筆一劃地寫道:
記者 溫培雅 通訊員 陳煒
秋夜,蟋蟀鳴叫,窗外夜靜如水,唯有大片的夜色和田野中的星光。村部唯一亮起的燈光,照著屋內一個寫駐村筆記的身影。程剛在日記里一筆一劃地寫道:“山頭村民風淳樸,群眾在村委成員的帶領下積極尋找門路,力求盡快走出貧困。近一年來,我圍繞建強基層組織,發揮堡壘作用,明確思路舉措,推動精準扶貧,落實四項制度,強化長遠保障,多辦實事好事,著力惠及民生的工作思路,在組織建設、精神文明、農民增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任重而道遠,一切都剛剛開頭……”
駐村就是身駐心駐情駐
泌陽縣銅山鄉山頭村總人口1680人,耕地面積1160畝,9個自然村,11個村民組,移民620人,低保戶36人,貧困戶56戶,貧困人口162人。人均收入2800元/月左右。其中,外出務工收入占60%以上,村委辦公、道路等基礎設施條件較差,經濟發展落后。
市供銷社派駐的第一書記的到來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村民的關注。“不是來轉轉就走的吧?”村民看著程剛白凈的面龐猜測道。但是從進村第一天起,程剛就開始走村入戶,查實情,摸實底,幾個月的時間就記了2本民情筆記。為了方便工作,他堅持吃住在村里。為了幫助村民做調解工作,他經常工作到深夜11點多。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即使自己多費點兒時間,多受點兒累,也要盡快和群眾打成一片,成為群眾眼中的“自己人”。他的熱情很快有了成效,村民們不論遇到什么大小事情都喜歡找新來的程書記聊聊,村部成了民情調解室。
付出就有回報。通過調查摸底工作,他很快對全村人口、勞動力、黨員、班子狀況、耕地面積及主要種養產業有了全面了解,為他把握村情民意、找準問題、分析原因、研究對策、理清思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一書記的“七板斧”
“作為駐村干部,把群眾家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把黨的好政策好事情為群眾落實好辦好,群眾就會認可你。”程剛感慨地說。通過田間地頭調研、挨家挨戶走訪,他開始施展自己的“七板斧”。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對現有黨員隊伍采取針對性培訓管理等措施,提高隊伍素質和戰斗力。加強群團建設。把責任心強、有開拓精神、有知識、有能力的農村青年團員團結在黨組織周圍,使之成為黨外積極分子,對符合標準的適時吸收進黨員隊伍。狠抓四項基礎制度的推進落實,促進基層黨組織建設,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推進基層治理民主化、法制化、規范化。
精準施策,推進扶貧開發。按照精準施策、全力脫貧的要求,著力在摸清實情、理清思路、確保實效上下功夫,做好貧困戶細化梳理和建檔立卡工作,經核實共建檔立卡人員56戶,一戶一策制定脫貧規劃。在市供銷社大力支持下,2015年底對30戶特困黨員、特困戶進行幫扶,每戶300元,共計9000元幫扶資金。制訂好產業發展、村莊建設的中長期計劃,多渠道爭取扶貧開發資金:一是移民戶所居住地道路修整專項資金,經過努力爭取市縣移民辦、扶貧辦對該村4.5公里道路整修資金,共計120多萬元,目前已全部完工。二是新村委規劃建設資金20萬元,目前正在選址規劃中。三是爭取財政資金5萬元,對村衛生室改造擴建。四是爭取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資金5萬元。
多策并舉,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業科技知識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種田意識。結合區域優勢,組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加農民收入,目前已注冊成立了山頭村第一家老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社員126家。利用宋家場水庫上游閑置60畝牧場成立的農家院目前已開業,為162人提供了就業機會,人均增收3000元。
利用優勢,確保糧食增產增收。利用供銷社為農服務優勢,開展測土配肥,確保糧食產量最大化。積極指導土地節約化經營,整合土地資源,做好土地流轉。走聯合與合作道路,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進行強強聯合,信息、技術共享,推廣農業機械化,降低成本,確保糧食增產增收。
完善基礎設施,促進農村繁榮發展。加大以小型水利設施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村內公路建設、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農村能源建設、農村電網建設的力度,積極推廣沼氣等清潔能源。
多辦實事好事,著力惠及民生。做好農民合作醫療,建立健全服務網絡,健全村圖書室,爭取村衛生室改造擴建資金5萬元。開展村居環境綜合整治,凈化農村環境,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做好秸稈禁燒工作,做好重大節日“送溫暖獻愛心”幫扶活動,幫助困難群眾渡過難關。今年4月13日,利用“科技大蓬車”對山頭村小學進行科學知識普及宣傳教育活動。倡導敬老愛幼,開展好“十星文明戶”評選和“好媳婦、好公民、好婆婆、好家庭”四好評選活動。
堅持依法治村,民主法治進步。實行村務財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組織,村務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得到落實;村民知法懂法,社會綜合治理措施落實,在村部建立警備室,營造和諧的環境。
駐村是使命是責任
“下一步要對該村確定的56戶貧困戶,在認真做好識別的基礎上,做到因村、因戶、因人制宜并制定脫貧規劃和時間表,使該村56戶貧困戶按期脫貧。同時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行連片規劃建設,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大力發展果林、中藥材等產業種植面積,組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加農民收入……”說起下一步的規劃,這位第一書記頭頭是道。
昔日山頭村,今朝新農村。道路平、路燈明,鄉風好、人民樂。“我來到這里,承擔的不僅是一份良心,更是一次讓老鄉們改變生活的機會。”這句話,寫在程剛扶貧日記的扉頁,他正在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這句話的內涵。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