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雜種優勢理論研究獲重大突破
摘要:原標題:水稻雜種優勢理論研究獲重大突破 本報上海9月8日電(記者顏維琦、曹繼軍)9月8日凌晨消息,《自然》雜志在線刊發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
本報上海9月8日電(記者顏維琦、曹繼軍)9月8日凌晨消息,《自然》雜志在線刊發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國家基因研究中心韓斌研究組、黃學輝研究組聯合中國水稻研究所楊仕華研究組取得的一項成果,該研究對雜種優勢理論有了重大突破,被認為是水稻基礎理論和應用領域的又一重大成果,將對水稻研究和生產產生促進作用,有助于優化設計育種的戰略以應對全球糧食安全的需求。
雜交子一代在適應性、產量、抗性等方面優于雙親的現象在生物學中被稱為雜種優勢。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的成功是我國近幾十年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雜交稻的高產就來自對水稻雜種優勢現象的應用。而這一生物學現象背后的遺傳機理一直以來不完全清楚。只有從分子層面深入了解雜種優勢的遺傳基礎,才能實現雜種優勢的高效利用,推動育種技術的變革。
這項研究通過對1495份雜交稻品種材料的收集以及對17套代表性遺傳群體進行基因組分析和田間產量性狀考察,綜合利用基因組學、數量遺傳學及計算生物學領域的最新技術手段,鑒定出了控制水稻雜種優勢的主要基因位點。在雜交配組中,這些基因位點產生了全新的基因型組合,在雜交一代中高效地實現了對水稻花期、株型、產量各要素的理想搭配。此項研究成果闡明了水稻雜種優勢的遺傳機制,對推動雜交稻和常規稻的精準分子設計育種實踐有重大意義。利用這項研究成果,科研人員有望進一步優化水稻品種的雜交改良,選育出更加高產、優質和多抗的水稻種質資源。
該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分子模塊設計育種創新體系”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經費資助以及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支持。
(責編:魏艷、趙竹青)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光明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