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醫科學創新: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論道羅浮
摘要:青蒿啟迪獲諾獎,羅浮論道中醫藥。2016年9月4日至6日,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在中國古代偉大醫藥學家葛洪煉丹著書的廣東省惠州市羅浮山腳下召開。2016年9月5日上午,由中國農工
青蒿啟迪獲諾獎,羅浮論道中醫藥。2016年9月4日至6日,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在中國古代偉大醫藥學家葛洪煉丹著書的廣東省惠州市羅浮山腳下召開。
2016年9月5日上午,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在惠州市羅浮山隆重開幕
葛洪于1600多年前在此所著的《肘后備急方》,啟迪了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的靈感,發明了青蒿素提取辦法。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的重要指示,屠呦呦團隊代表、4位國外諾貝爾獎獲得者、10余名兩院院士、2位國醫大師及中醫藥領域中醫專家、學者、企業家等800余人齊聚羅浮山論道中醫與科學,圍繞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推動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相互借鑒、融合發展進行思想的碰撞與交流。
這是中國中醫藥界乃至世界中醫學界的頂級學術會議,是我國中醫藥科學發展的一次盛會,更是一場“弘揚青蒿素精神 傳承創新中醫藥 共促人類健康”的“羅浮論道”。
抓住中醫藥發展的大好機遇,努力實現中醫藥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當前,中醫藥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機遇,2015年10月中國中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6年2月,國務院頒發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8月,全國人大第二次審議了中醫藥法,首部中醫藥立法迎來了曙光。在剛剛結束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強調,要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大會上強調:“中醫科學大會要認真貫徹落實日前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的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發出的號令,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制定的新形勢下衛生領域健康工作的新的方針,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堅持中西醫并重,協調發展,為健康中國作出貢獻。”
“我們要利用好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來助推中醫藥的發展,促進中醫復興之路更快更好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為‘健康中國’,實現中國夢和人類大健康事業作出獨特的貢獻。”全國人大常委、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龔建明在致辭中鄭重呼吁。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表示,黨和國家領導高度重視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作為中醫藥研究人員,要在堅持弘揚中醫藥傳統優勢和特色的前提下,深刻認識運用現代科技促進中醫藥創新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推動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實現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目標。
聚焦中醫藥科學研究,通過東西方的科學匯聚為人類的健康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科學大會的使命是用現代的語言來解讀中醫藥、用現代的技術來證明中醫藥的作用和價值。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致辭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說:“不可否認的是西藥不能治愈所有疾病,當然,中藥也不能。但是現今中藥不僅在治愈疾病方面,也在整體中醫藥保證人們健康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要一同構建溝通中西醫的橋梁,一同討論醫學科學的創新,以及推動中醫藥的發展。”與會的大咖們紛紛呼吁,要善于從中醫藥中發掘靈感和成果。
中醫藥是我國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屠呦呦團隊代表廖福龍教授指出,“屠教授發現青蒿素,在這個過程中,她受到了很多中醫醫籍的啟發,特別是葛洪的著作。她在很多場合提到,青蒿素是中醫藥送給世界的禮物。”他強調:“屠呦呦的工作給我們一個啟示,中醫藥的原創思路加上中醫藥的學術原理,和我們的現代科技加以完美地結合就可以產生重大的原創性的科技成果,可以造福無數病患,成為百萬患者的福祉,可以最大限度地造福人類健康。”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作報告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治愈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中西醫融合的成功典范》,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血管病變防治研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香美作《中西醫結合腎臟病治療的現狀與展望》等報告表明,從屠呦呦先生獲得諾貝爾獎到陳竺院士講的砒霜有效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從血管病變防治研究到腎臟病治療,都是中西醫結合的典范,是西方醫療和東方智慧結合的成果。
阿龍·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 以色列,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美國,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馬丁·查爾菲(Martin L. Chalfie,美國,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哈拉爾德·楚爾·豪森(Harald zur Hausen,德國,2008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等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做客大會“諾貝爾講堂”作了精彩的演講。阿龍·切哈諾沃更是提出:中西醫結合可促進疾病精準治療。“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實際上都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精準療法是我們未來醫學的方向,毫無疑問,中醫可以為精準醫療作出精準的貢獻。”
與會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還圍繞中醫藥現代臨床研究、中藥作用機理與安全性 、中醫藥產業創新與政策等問題進行了熱烈地交流和研討。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說,中醫藥學從來不是封閉的,是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將中醫藥原創思維與現代科技結合,將產生原創性成果,將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將引領世界生命科學的發展,為中國式辦法解決世界醫改難題做出貢獻。
振興中醫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中醫藥維護我們中國人民的健康功不可沒。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我們用世界1%的醫療費用,為世界22%的人口提供了醫療保障。直到現在,中醫藥仍然對近14億國人的健康,特別是9億農民的健康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堅持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共同擔負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的任務,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顯著特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常務副主任董爾丹的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
如何傳承經典將中醫藥創新發展造福人類任重而道遠。在深入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之際,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的召開,必將對促進中醫藥發展,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產生積極的影響,讓世界了解中醫藥這塊瑰寶,使其發揚光大,為共促人類健康譜寫新的篇章。
對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閆樹江副局長代表王國強局長提出,要“發動科技創新引擎,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一是準確把握形勢,進一步增強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緊迫感;二是聚焦發展目標,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中醫藥振興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三是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政策規劃。
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藍佛安表示,廣東省將以此次會議的召開為契機,按照弘揚青蒿素精神、傳承創新中醫藥、共促人類健康為主題,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共惠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奕威則提出,惠州市將以承辦中醫科學大會為契機,大力弘揚青蒿素精神,加快中醫藥和健康養生產業的發展,著力打造健康產業、中醫創新和愛國主義教育三大基地,建設健康惠州。
陳竺、王國強、藍佛安、陳奕威共同為葛洪雕塑揭幕
大會期間,還舉辦了羅浮山中醫藥博覽會,昔日“洞天藥市”盛景再現羅浮山;舉行了葛洪博物館開館暨葛洪雕塑揭幕儀式,紀念葛洪的突出貢獻,展示屠呦呦團隊的“青蒿素精神”;首播《葛洪醫道》、《國藥探秘百草油》紀錄片等,講好中醫藥故事,傳播中醫藥文化。(撰稿:顧建軍)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