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乘風借勢實現跨越崛起
摘要: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田春雨“18年來,西平縣依托中國農加工洽談會這個平臺,全面深入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把招商引資作為首要的發展引擎,大力推動項目建設,產城融合、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田春雨
“18年來,西平縣依托中國農加工洽談會這個平臺,全面深入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把招商引資作為首要的發展引擎,大力推動項目建設,產城融合、和諧發展。尤其近年來,西平縣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團結奮進、再創輝煌’總目標,以‘七大系統工程四十項重點工作’為主抓手,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全縣上下呈現了加快發展的態勢、奮力趕超的氣勢、正在崛起的趨勢。”西平縣委書記聶曉光如是說。
一組數字見證著西平的發展:2016年上半年,西平縣完成生產總值83.5億元,同比增長8%;工業增加值完成22.9億元,同比增長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2億元,同比增長12.8%,增速全市第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4.5億元,同比增長11.8%;各項存款余額206.1億元,同比增長15.5%;各項貸款余額85.3億元,同比增長19.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851元,同比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136元,同比增長9.3%。
筑巢引鳳,“主陣地”布局科學。該縣將產業集聚區建設作為招商引資的“前期功課”苦心經營,始終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高站位,完善規劃布局,強化設施配套,持續推進水、電、路、氣、通信、垃圾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建設,傾力構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的“主陣地”。全力“筑巢”,聚合力、承載力、輻射力和帶動力大幅提升;積極“引鳳”,項目向集聚區投放、工業向集聚區轉移、企業向集聚區集中。18年來,該縣招商引資“主陣地”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打了一場漂亮的“攻堅仗”。產業集聚區已成為西平新的經濟增長極和物流主中心,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工業化與城鎮化的主要載體,形成了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的良性發展格局。
立足優勢 ,項目建設提質加速。18年來,該縣項目建設的提質加速,給社會發展帶來“紅利”,給民生改善帶來了實惠。據初步統計,該縣財政預算收入從1998年的8574萬元增加到2015年的財政收入近7億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培育龍頭,產業發展擴規增效。18年來,該縣以金鳳牧業、鼎力桿塔、凱威鋼構等為龍頭的機械電子制造企業已達20多家,以魯洲生物、天中生物、雙成牧業等為龍頭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已達40多家,以嫘祖服裝新城為依托的紡織服裝加工企業有20多家……形成了三足扛鼎之勢,遵循“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的模式,積極引進上下游關聯企業,逐步拉長產業鏈條,奏響了產業集群化發展的樂章。
精彩蝶變,城鎮發展臻于至善。該縣把城鎮建設作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目前,縣城建成區面積達30多平方公里,城鎮人口近30萬人。綠化三大指標分別達到了42.8%、32.8%、人均
衍生磁場,服務環境優化升級。該縣堅決落實招商引資“兩個零接觸”,即在用地等方面,入駐企業不直接與群眾接觸;入駐企業在辦理立項、規劃、環評、用地等手續時,不與縣相關職能部門接觸,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務,形成“親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氛圍。
“以中國農加工洽談會為契機,西平縣積極順應產業發展方向和規律,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和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堅持圍繞基地型、龍頭型項目進行招商,堅持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機械電子制造和服裝制造產業并重、打造平臺和營造環境并聯、完善基礎和延鏈補鏈并進,努力推動全縣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作邁上新征程。”西平縣長申保衛滿懷信心地說。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