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者與大師面對面之剪紙篇
摘要:□晚報記者 高琳琳/文 首席攝影記者 王建成/圖 觀看剪紙作品。 跟著奶奶學剪紙。 講剪紙的要領。 小記者們認真學。 一剪刀下去一副作品出現。本報訊 “奶奶,
□晚報記者 高琳琳/文 首席攝影記者 王建成/圖
觀看剪紙作品。
跟著奶奶學剪紙。
講剪紙的要領。
小記者們認真學。
一剪刀下去一副作品出現。
本報訊 “奶奶,這個孔雀的頭我怎么也剪不好,該怎么剪呢?”“手和剪子要融為一體,勤學才能生巧。”看著榮奶奶手中的剪刀左右上下不停飛舞,孩子們都看傻了眼,爭著要拜師學藝。
8月27日,晚報小記者走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藝術傳承人榮瑞蘭的家。
一進屋,大家就被墻上、桌子上的剪紙吸引了,生肖剪紙、肖像剪紙、團花圖案剪紙、屏風剪紙、剪紙連環畫……一副副剪紙栩栩如生,讓人眼前一亮。
今年81歲榮瑞蘭出生于河南項城,她3歲時,受擅長剪紙的祖母的耳濡目染,喜愛上了民間剪紙藝術,跟著祖母學習剪紙。因為家中貧困沒有紙張,她就用樹葉、玉米葉子替代,剪些花鳥蟲魚、窗花、虎頭鞋花和年畫等等。后來在美術老師的指點下,她的剪紙和手工藝制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老人說,她在項城四中任美術老師期間,她的剪紙畫一經貼出便被大家揭走了。后來調到市區工作,她的名聲也隨著高超的剪紙作品不脛而走,很多人慕名前來索要,她都有求必應。老人目前是中國剪紙學會理事。曾榮獲省內外及國外許多大獎,很多作品都赴國外巡回展出過,同時許多作品也被國外博物館收藏。
為了讓小記者對剪紙有個初步的認識,榮瑞蘭從剪紙的剪法入門開始教起。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彩色、套色、襯色、拼色等若干種。從形式上分,有剪紙、刻紙、撕紙、燙紙和幾種形式相結合等,多姿多彩。作為一種充滿民族意識和人情味的文化現象,剪紙的魅力使無數人對它一往情深。
隨后,榮瑞蘭為大家準備了許多已經裁剪好的紙張,開始教大家學習最簡單的剪紙。
只見她把一張正方型的紅紙左右相折,然后一剪子剪下去,打開一看竟然是一個紅色的五角星。在場的孩子們都驚呆了,紛紛集中精力跟著老師學習。窗花、牡丹花、梅花……在老人的巧手之下,一副副剪紙作品程呈現在眾從面前,連幾位送孩子來剪紙的家長們也坐不住了,拿起工具學了起來。
“媽媽你看,這是我剪的,好看嗎?”學習結束后,小記者向家長展示自己的作品。看到孩子能有那么大的收獲,小記者家長表示這樣的活動太好了,希望孩子以后能多參與這樣的活動。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