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友圈]唱戲成了她最喜歡的事
摘要:□董莉莉 文/圖昨日,家住驛城區的劉虹萍,雙手打著節拍,唱起了《三子爭父》。算起來,今年53歲的劉虹萍唱戲已有40個年頭了。筆者來到她的家中,了解其癡迷學戲的故事。
□董莉莉 文/圖
昨日,家住驛城區的劉虹萍,雙手打著節拍,唱起了《三子爭父》。算起來,今年53歲的劉虹萍唱戲已有40個年頭了。筆者來到她的家中,了解其癡迷學戲的故事。
演出前,劉虹萍在認真化妝。
貧困
“年幼的時候,家里窮,一家7口人僅靠父親做木工維持生活。為了讓孩子們吃得飽、吃得好,母親跟隨一個小劇團到外鄉唱戲。因為我經常跟著母親去劇團,團長就有意讓我跟著他們學唱戲。但母親說唱戲的名聲不好,被人看不起,堅決不同意。”劉虹萍告訴筆者,后來,母親因病去世,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她想去劇團學唱戲。
劉虹萍表示,當時她才十幾歲,父親死活不同意。因為在當時,人們認為學戲是最低賤的“職業”。但劉虹萍看到父親非常辛苦,鐵了心要去學戲。她的犟勁兒一上來,就大聲嚷嚷道:“不讓我學戲我就去跳井!”后來,劇團的團長找到她的父親,告訴他:“她想學你就讓她去學吧,你又不能讓她吃飽飯。”父親拗不過,只得答應了。
學藝
劉虹萍是個不善言辭但學藝很刻苦的人。當時劇團的條件非常艱苦,對練功抓得非常緊。每天4時,師傅會準時把他們喊起來到城外喊嗓子、練功,常常練著練著,一些學員就睡著了。練到天亮時分,師傅把他們帶回去,洗漱完畢后,再接著練毯子功,踢腿、下腰、拿頂,之后練身段功,一直練到9時。吃過早飯后,再接著學習、排戲。學員稍有疏忽,老師的板子就會打過來。
劉虹萍告訴筆者,除了打板子外,最常見的處罰方式還有“跪飯攤”。這是用來懲罰練戲時偷懶的孩子的——練完戲后別人蹲在地上吃饅頭配蘿卜絲,受罰的人只能跪在地上,看別人吃飯,還要忍受異樣的目光。有時,有人拍拍受罰者的頭,用當地方言說:“乖乖,咋又是你呀?”即使這樣受委屈也不許哭,否則會被師傅認為是“反抗”,會受到更重的處罰。
“有一次練拿頂,天下著大雪,我們幾個孩子頭向下、腳向上,倒貼在墻壁上。風卷著雪花鉆進衣服里,冰冷冰冷的。倒立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我們手腳都麻木了。一不留神,我‘撲通’一聲摔在了地上。‘啪’的一下,師傅的鞭子抽了過來,疼得我好多天胳膊都抬不起來。”盡管學藝時的生活很艱苦,但談起往事,劉虹萍表示很感激當年嚴格對待自己的師傅。
入戲
劉虹萍告訴筆者,聽得多練得多了,自己就愛上了唱戲,唱的時候特別“入戲”。她如果演苦命的孩子,下場后還會哭得拉不起來。學戲,雖然很苦,但也有甜,要不世間哪來那么多戲癡?晚上熄燈時,是劉虹萍最喜歡的“默戲”時間。大家要把戲詞在腦子里過一遍。師傅雖然不認字,但肚子里有四五百出戲。劉虹萍也不認字,甚至不完全懂那些戲詞的意思,可念了之后總有放不下的感覺。
唱戲最苦的是在冬天。有次劇團出去演出,北風呼呼地刮著,冰凌柱有胳膊那么長。戲臺偏偏朝著正北方,因為其他三個避風的方向要留給觀眾。戲臺上,旦角雪白的臉,如刀裁成的漆黑鬢角,配上咿咿呀呀的二胡,說不盡的嫵媚風流。可走下戲臺,粘鬢角用的黑色樹皮已經結成冰碴子凍在臉上。唱完戲,演員在冰天雪地里等著看戲的人散去后,才開始吃大鍋燴菜就饅頭。
劉虹萍表示,后來劇團解散了,自己年紀也大了。即使如此,她也從來沒有懈怠過,每天堅持早起調嗓子、鍛煉身體。唱戲這門技術,每天都要練,一天不練就生疏。為了不打擾鄰居們休息,她總是把門窗關緊。天氣稍微一暖和,她就會和幾名票友到公園里哼上幾嗓子。
現在,劉虹萍的日子過得十分充實,每日接送孫子,閑暇時唱唱戲,和市內的其他“票友”經常交流,晚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她說:“現在喜歡唱戲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真可惜。戲曲是我們的國粹,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戲曲,讓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