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難辨、維權困難 網上二手交易如何更靠譜?
摘要: 二手貨市場的好處有很多:對個人,可以減少支出、增加收入;對整個社會而言,可減少浪費、盤活資源。這幾年,借力互聯網,二手交易從“實體店”變成“虛
二手貨市場的好處有很多:對個人,可以減少支出、增加收入;對整個社會而言,可減少浪費、盤活資源。這幾年,借力互聯網,二手交易從“實體店”變成“虛擬店”,交易效率大幅提高,交易規模日益增長。但這“不打照面”的買賣,也有很多問題與隱患,亟待完善相關制度設計。如何讓網上二手市場“有生機”,又讓買賣雙方“不生氣”?讓我們一道聽聽市民和專家的說法。
手里有閑置物品,想處理出去賺些小錢,你會去哪兒賣?家里缺輛自行車,想淘個二手的實惠貨,你會去哪兒買?是像從前一樣,到舊貨市場、跳蚤集市逛逛,還是會打開手機APP、登錄網站,到虛擬的市場中去沖浪?
這兩年,網上二手市場逐步興起,成為不少人生活中的好幫手——從網站、BBS到手機APP、微信公眾號,渠道愈發豐富;從舊手機、舊電腦、舊家具,到二手化妝品、奢侈品,物品應有盡有。不過,由于剛剛起步,它的運作機制還不甚成熟,時不時給交易雙方帶來煩惱。
“錢從網上走,貨用快遞寄,省時省力”
方便又實惠,網上交易增勢可觀
“早就不跑舊貨市場了,網上什么二手貨沒有?去趟西三旗,來回最少倆小時!”40歲的北京上班族王小莉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日子過得仔細,常買些便宜好用的二手貨,家里的飲水機、咖啡機都是從網上二手交易平臺淘來的,價錢連新品的一半都不到,質量也不錯,用了一年也沒出問題,“錢從網上走,貨用快遞寄,省時省力!”
走進“80后北漂”張新芝的出租屋,小到水杯、靠墊,大到冰箱、洗衣機,都是從網上買的二手貨,“剛工作收入低,二手貨滿足了我日常生活所需,價格也沒壓力。而且非常方便,一搜關鍵詞,全國范圍內挑選貨物,總能找出性價比合適的。”
靠著網上二手市場,買家可以足不出戶、享受便利,賣家也能居家經營,“坐地生財”。
過去五六年,北京退休職工趙大爺常去離家10公里的天寶舊貨市場擺攤,賣些舊電器、舊衣服,“這幾年,市場上人越來越少,有時一天都賣不出去一件,還得白交幾十塊攤位費。”去年起,趙大爺的兒子開始幫他在網上賣貨,“簡直是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啊!以前只能賣給來市場逛的人,現在能賣到全北京甚至全國。”
“家里好多閑著不用的物件,放著占地方,扔了太可惜,送人又覺得不合適。以前是懶得處理,現在點幾下手機就能賣出去,何樂而不為呢!”才觸網兩年,濟南市民李春梅大姐就成了“資深賣家”。“前兩天還翻出來一個過時的蘋果手機,放網上賣了600多塊,夠全家吃兩頓大餐了。”在李春梅看來,網上二手市場最大優勢在于開店程序簡單、準入門檻低,“有淘寶賬號就能登錄賣東西,不像在淘寶上開店,還要上傳身份證,程序繁瑣。”
買家熱衷、賣家歡迎,讓市場蛋糕越做越大。知名的網上二手交易APP閑魚剛上線兩年,注冊登錄用戶數已經過億,完成了近2億件閑置商品交易。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一些居民熱衷于購買新品,家里積攢了不少需要消化的閑置物品。同時人們的消費習慣、消費理念也在改變,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舊物消費。二手交易有效連接了供需雙方,盤活了社會閑置資源,對減少浪費和環境保護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黃震認為,未來,隨著居民家庭日用品淘汰速度的加快,二手商品的交易品類會越來越多、交易規模將相當可觀。
貨品質量高低難辨,假貨違禁品混入其中
買家難以放心,“越來越不敢買”
網上二手交易確實省時省力,但是,并不省心。
貨品質量難辨。“網上照片只能看個大概,實際質量到底咋樣,真是不好判斷。”兩個月前,北京市民陳剛在網上買了一臺標明九成新的舊書桌,拿到手一看,五成新都不夠,桌腿都是晃晃悠悠的。后來幾經協商,賣家給退了貨,但郵費還得陳剛自己出,“錢沒省,倒是生了一肚子氣。”
售后維修難辦。“去年我在網上買了臺二手筆記本電腦,不到一周顯示屏就壞了。上網找賣家說,人家回應‘二手肯定不比新的,壞了也正常’。再后來,對方干脆潛水不說話了,打電話也死活都不接。”回憶起這次失敗的淘貨經歷,張新芝很是郁悶,“沒辦法,最后只能自掏腰包去修。”
物品魚龍混雜。“好多平臺好像根本就不把關,什么東西都能在網上賣。”張新芝雖是二手交易達人,但從不會在網上買食品、藥品,“這些東西直接影響身體健康,還是去有資質的店里買放心。”按照國家規定,網上售藥必須具有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核發的《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但記者發現,目前多家網上二手交易平臺均引入了藥品交易,但絕大部分賣家并不具備合法資質,很多藥屬于違禁品。
當然,最倒霉的情況莫過于買到假貨。去年,浙江紹興一名市民在閑魚上花費5.2萬元,買到一款假的愛馬仕牌手提包,隨后將賣家告上法庭。最終,賣家被以銷售假冒商品罪判處了有期徒刑10個月、緩刑1年,并處罰金3萬元。買家最終獲得退款4.7萬元,但并未享受到“退一賠三”的維權保障。
“倘若只是賣家在交易時涉及虛假承諾,想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維權并不好操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葉林告訴記者,傳統意義上,以營利為動機且擁有執照的人才可稱為經營者,而二手交易的買賣雙方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消費者和經營者,并不適用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最多可用《合同法》或《民法通則》來解決,“網上交易確實存在維權難題,雙方都應該當心其中的風險。”
風險無處不在,繞開陷阱并非易事。“平臺上的賣家大多是小規模的‘個體戶’,只做單次或者少量交易,不同賣家的銷量、瀏覽量、獲得的點贊和評論數都不相上下,很難看出真假優劣來。”買二手貨時,王小莉常要花大把時間、反復比對,“越來越不敢買,很多時候只能碰運氣,碰不準就只能認倒霉。”
信用體系應完善,義務責任要承擔
網上交易,不能光靠碰運氣
網上交易,如何不再靠碰運氣?不少專家都表示,關鍵在于健全交易平臺的信用體系。
在起步階段,為快速把市場做大、吸引賣家加入,不少網上交易平臺都選擇了降低門檻、簡化程序的辦法。目前,像閑魚這樣的大型交易平臺已經較為規范——他們的數據與芝麻信用、支付寶、淘寶、微博等賬號關聯對接,可以實時呈現用戶的征信數據。但仍有不少平臺,賣家完全不需要認證就能發布貨品信息。
“完善社會信用體系難度很大、過程漫長。但是各家網上交易平臺可以率先行動、積極建立基于自身平臺的信用體系。”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認為,今后平臺上的所有交易主體都應實名制注冊,或者是個人身份證號碼,或者是企業注冊登記號,“一旦出現售賣假貨、虛假承諾等行為,或者交易出現糾紛,平臺隨時可以溯源。”
從平臺自身看,提升服務水平還有更多可為之處:
提供鑒定評估服務,讓買家更安心。趙萍認為,盡管鑒定評估板塊可能推高經營成本,但對平臺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實現長遠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目前,閑魚APP旗下的閑魚拍賣已經引入了獨立于買賣雙方的第三方鑒定機構——中檢集團奢侈品鑒定中心,針對二手奢侈品進行售前鑒定、售中監控、售后維權等。
通過完善線下運營,部分降低交易風險。“長遠看,線下交易市場可能會萎縮,但線上市場再強大,也不是完全不需要線下部分。”黃震認為,未來平臺可以嘗試建立社區化的驗貨點,使線下線上互為補充。目前,閑魚APP已經上線“魚塘”功能,開始社區化服務嘗試。“‘魚塘’里基本是一個單位的同事,或者附近小區的居民,交貨方便,能省掉快遞費。而且熟人交易,買東西心里有底。”加入了“希格瑪大廈魚塘”的張新芝說。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頗受用戶歡迎。2016年3月,閑魚上的“魚塘”數為12萬個,到了6月,已經躥升到21萬個。
此外,平臺也應切實承擔起相應的法律義務與責任。
“企業不能只負責建平臺,還要管好、運營好。”在趙萍看來,平臺應當對交易產生的糾紛,尤其是質量安全問題負起責任,“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電商平臺沒有履行好義務,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二手交易平臺也是如此,決不能置身事外、一推了之。”(劉志強 郭 琳)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