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墨子號”刷爆朋友圈是科學之幸
摘要:這幾天,中國古代哲學家墨子在時隔千年之后火了一把。此次事件緣于一個叫量子衛星的家伙。量子疊加、量子糾纏、薛定諤貓、單光子探測……雖然量子衛星著實顯得
這幾天,中國古代哲學家墨子在時隔千年之后火了一把。
此次事件緣于一個叫量子衛星的家伙。量子疊加、量子糾纏、薛定諤貓、單光子探測……雖然量子衛星著實顯得有些燒腦,但很多網友還是表示,和隔三差五攪動朋友圈的明星八卦相比,倒是情愿被這種有營養的科學信息刷刷屏。
對于普通公眾而言,量子物理是一個天書般的概念。但通過這次火力集中的科普報道,相信量子物理已被更多的人知曉,并激發了人們深入了解的熱情。
墨子亦是如此。很多人知道他的兼愛非攻思想、城邦防御之術,卻鮮有人知道他的小孔成像、“光學八條”,以及他構建的中國最早的邏輯體系。從這個角度說,科學家將此次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取名“墨子號”,或許更加體現了對科學本身的敬意,也給了人們一個了解中國科技史的窗口。
“墨子號”掀起的這次輿論狂歡,固然與國內媒體集中宣傳密不可分,但或許這還不是根本原因所在。多年來,我們見證和經歷了太多的重大事件,但很多時候都是媒體與公眾在自說自話。所以,筆者更愿意相信這是人們內心的轉變。
在知識爆炸與信息聚變的時代,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一份對未知世界的欲望與好奇、對科學知識的希冀與渴求。從《星際穿越》《火星救援》這些科幻電影的大熱以及后續引發的巨大的科學傳播效應,到《時間簡史》《上帝擲骰子嗎》《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成為暢銷書,或許都體現了公眾興趣追求的漸變。
與此同時,有不少非專業人士開始對高大上的科學事件有了更深的思考,甚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次“墨子號”事件也不例外。但筆者認為,科學的前行從未遠離過懷疑與爭論,也正是不斷釋疑讓科學從蒙昧的枷鎖中掙脫,給了人類一個從未想見的大千世界。
作為一個具有高度專業化門檻的領域,科學在社會生活中往往處于相對邊緣的位置。此次“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刷爆朋友圈實屬難得。或許在很多人眼里,它只是一個好玩的概念,又或是茶余飯后顯示自己博學多才的談資。但不管怎樣,從少有人問津到“眾聲喧嘩”本身就是一種進步。理念上的偏頗可以通過“以時間換空間”的耐心來修正,而這也正是科學媒體人的責任與追求。
理性與低調是科學的常態。不要奢望高冷的科學能長期占據輿論場的中心,只希望它能一點點走進人們的心中。“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守住這樣的信念就好。(李瑜)
《中國科學報》 (2016-08-23 第1版 要聞)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學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