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金融“水渠”為實體經濟“解渴”
摘要:——我國金融改革綜述新華社記者 吳 雨 劉 錚經過連續降息降準,當前貸款平均利率已有所下降、信貸總量處于歷史高位,但不少企業還是“喊渴”。為從根
——我國金融改革綜述
新華社記者 吳 雨 劉 錚
經過連續降息降準,當前貸款平均利率已有所下降、信貸總量處于歷史高位,但不少企業還是“喊渴”。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近年來我國金融改革在豐富金融服務主體、疏通傳導機制、創新融資渠道上下功夫,一個多層次、多元化、功能齊全和富有彈性的金融市場體系正在形成,逐步引金融之水解實體經濟之渴。
民營銀行助力企業融資
剛過而立之年的彭金東已是杭州一家年營收過千萬、擁有自主品牌的服裝店老板了。而就在6年前,他還只是一個日均業務量幾百元的淘寶店主。
“助我起步的是當年阿里小貸發放的10萬元,后來從浙江網商銀行拿到一筆200萬元的貸款,又幫我擁有了自主品牌。便捷又高效的網絡貸款非常適合我們這類電商小微企業。”彭金東告訴記者。
彭金東的網店只是浙江網商銀行所服務的170萬家小微企業中的一家,這家沒有網點、成立一年多的網絡銀行,運用大數據風控、互聯網技術等優勢,發放貸款余額230億元。
“遲來的先行者”,這是網商銀行行長俞勝法對網商銀行的點評。在小微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面前,不少金融機構都在努力探索,民營銀行盡管“姍姍來遲”,卻通過細分市場、互聯網渠道、大數據風控等創新,提供了更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成為彌補金融體系不足的“先行者”。
開業一年來,首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運行狀況良好。截至今年一季度末,5家民營銀行資產總額達959.4億元,較年初增長20.8%。其中,各項貸款余額356.5億元,較年初增長51%。
今年以來,我國民營銀行常態化發展有序推進,有12家進入論證階段。大力發展民營、中小銀行,被視為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
“中小型銀行相對缺乏,使得我國銀行體系的活力不足。”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通過推進村鎮銀行、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發展,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正朝著進一步細分市場、提高效率的方向邁進。
跨國配置資源幫企業降成本
“我們企業正逐步走向國際,如果能直接在海外借錢、就地用外匯采購可大大降低資金成本,提升競爭力。”用友網絡科技公司助理總裁王志清告訴記者,隨著外債宏觀審慎管理試點在北京中關村落地實施,公司去年成功地從德國法蘭克福拿到一筆歐元貸款,至今已累計貸款6780萬歐元。
幫助用友辦理外債融資的中國工商銀行中關村支行客戶經理舒強介紹,通過國際市場融資,用友的綜合融資成本大約是2.2%,差不多比當前一年期國內貸款基準利率低了兩個百分點。
近幾年,歐元、美元、日元等外幣的借款利率普遍低于人民幣,借外債與在國內貸款形成了明顯的成本差,這對于企業來說相當有吸引力。像用友這樣受益于改革試點的企業,去年全國共有76家,簽約金額合計28.67億美元,累計提款19.45億美元。
“建立健全宏觀審慎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是深化外匯管理改革、促進投融資便利化的重要舉措。”中央財經大學金
從“瘸腿跛行”到“雙腿健行”
我國融資結構一直以間接融資特別是銀行貸款為主,而貸款的期限不靈活、成本較高、到期續貸等問題,困擾著不少企業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經濟進入新常態后,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應推進融資結構適應新變化,通過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分擔傳統銀行的風險壓力。
如何從間接融資為主的“瘸腿跛行”,轉變為間接和直接融資協同發展的“雙腿健行”,成為金融改革的重要課題,關系企業生存發展。
“從創業初期不知道使用貸款,到知道利用銀行貸款促成長,再到新三板上市謀求更大發展空間,企業越來越理性地選擇融資方式,融資結構也一步步趨向合理。”北京星光影視設備科技公司董事長陳瑞福說。
統計顯示,一季度全國直接融資規模達15240億元,同比增長228%,占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2.3個百分點。
日前發布的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直接融資。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是金融結構優化的一部分,這將促進我國直接融資市場結構逐漸完善,為不同類型的企業融資提供更多可選渠道。
連平表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短期內難以完全解決,需要穩步推進整個金融體系改革。在改善中小企業資金供給的同時,還要注意與產業、財稅政策相配套,逐步改善企業融資環境。 (據新華社電)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