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者與大師面對面之面塑篇
摘要:泥塑壁畫大師張愛武,面塑大師張新芳,鉤花大師王彩虹……他們個個都“身懷絕技”,每一個大師背后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每一件作品都透出他
泥塑壁畫大師張愛武,面塑大師張新芳,鉤花大師王彩虹……他們個個都“身懷絕技”,每一個大師背后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每一件作品都透出他們對事業的執著。他們中間有的已成功申報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一代傳承人,有的還在申報,靜候審批。
從近期開始,天中晚報社小記者部將組織精英小記者與大師面對面,學習泥塑、面塑、鉤花、鉤編、剪紙等手工制作,用心去感受大師們的奇妙世界。
□晚報記者 蘇莉 實習生 余崢 文/圖
精英小記者們與張新芳在一起。
張新芳(左二)教小記者制作面塑。
可愛的面塑作品。
小記者被精美作品所吸引。
小記者自己制作面塑。
參觀面塑展覽館。
本報訊 捏、搓、揉、塑身……在老師的指導下,一個個面人就活靈活現的脫手而成。7月28日下午,天中晚報精英小記者來到市交通路中段,跟隨我市面塑第64代傳人張新芳,學習我國傳統文化面塑的制作。
小記者來到面塑工作室,被桌子上的作品所吸引,用面捏成的動畫人物小黃人、唐老鴨和動物熊貓、大象以及人物李小龍等等,每一件面塑都栩栩如生。看到這些面塑作品,小記者們都非常的興奮,期待著自己也能制作出這樣的作品。“我喜歡雕刻和面塑,逐漸對它產生了興趣。”張新芳小記者們說,他曾拜兩位師傅學習面塑技藝。為了把人物的表情刻畫得淋漓盡致,他把一些現代元素融合到作品中來。
“面塑的制作過程很簡單,先是蒸面,面蒸好以后上色,上色以后就根據顧客提供的照片開始制作。”張新芳說。蒸好的面團經過張新芳的調色,成了彩面。只見他嫻熟地揉搓手中的面團,配以擠、壓、按、撥,運用一些專業的小工具,頃刻間,一個小卡通形象就做成了。
張新芳告訴小記者,現代的雕刻面塑不同于以前的傳統街頭面塑,要表現得更加細致傳神。因為面的彈性大小、軟硬、干度濕度等較難控制,這就要求制作者在較短的時間內,尤其是精細部位要一氣呵成。面塑講究的是細微之處見真功,在創作中,要把所有感情投進去。
小記者們開始制作了,瞧,他們手里拿著面團兒,做起來有模有樣,工作室內很是寂靜,偶爾有小記者讓老師指點的輕聲細語聲。約1個小時的時間,小記者們都制成了可愛的卡通造型,拿著自己制作的作品,大家都愛不釋手。
“創作面塑作品,除了給大家帶來快樂之外,主要是向大家展示面塑技藝,讓更多的人了解面塑,傳承面塑。”張新芳說,隨后,他還專門帶著小記者觀看面塑展覽館,這里的面塑都是一比一制作,精湛的技術讓小記者們驚嘆。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