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親子關系并非絕對平等
摘要:原標題:理想的親子關系并非絕對平等近年來,教育工作者接觸到越來越多的“新型家長”。過去的部分家長可能會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下一代身上,對孩子百般溺愛,想
近年來,教育工作者接觸到越來越多的“新型家長”。過去的部分家長可能會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下一代身上,對孩子百般溺愛,想方設法滿足他們的一切要求,進而為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現在的70后、80后家長群體中,這樣的家長越來越少了。“新型家長”們會更客觀地認識自己孩子的優勢和不足,在課業成績之外,更看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在我看來,良好的親子關系固然不是家長大包大攬、說一不二,坐擁絕對權威,但現在很多年輕父母往往忽視的是:良好的親子關系也不應該是雙方平等得像哥們兒、朋友一樣。家長和孩子之間應該建立起一種相互理解、尊重、信任、關愛的關系,孩子在理解、尊重父母的同時,更要能夠從他們身上汲取為人處世的道理和人生經驗。
所謂理想的親子關系,是孩子在取得些許的成就時,愿意將成功的喜悅和父母分享;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愿意且能夠得到父母中肯、有力的指點和幫助,其中的交流、分享應該是平等的,但是家長給予孩子的應該是更為全面、深刻的道理,是能夠使孩子啟智受益的思想。這樣的經歷不論對孩子還是家長都是十分寶貴的,這實際上是家長和孩子相互影響、共同成長的過程。家長的表現越出色,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越高大,從而形成孩子對家長的高層次信賴,反過來激勵家長更為優秀的行為和表現。
在一段理想的親子關系中,孩子應該能夠體會到父母的艱辛,能夠感受到父母的親情,能夠分享到父母的智慧與才能。親子之間相互信賴,共同成長。很多人所倡導的“平等”關系,其實可以是親子之間心態上的平等,但并非學識經驗上的平等,絕對平等也是一種失衡的親子關系。家長要努力成為孩子溫馨的懷抱和仰望的力量。家長本身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方式,個人修養習慣等,都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那些能夠主動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跟同學相處非常友好的學生,其家長大多也十分通情達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能養成非常好的習慣,做很多事都能夠事半功倍,比如,孩子守時守信的習慣、認真專注的態度、有條理有計劃的做事方式,都會對學習有所助益。(陳青云)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中國教育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