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那年洪災
摘要:□周豫琳/口述 張廣智/整理時光如梭。轉眼間,“75·8”洪災已經過去41個年頭了。那場史無前例的洪水,讓我至今刻骨銘心,難以忘懷。1975年8月,我是一個
□周豫琳/口述 張廣智/整理
時光如梭。轉眼間,“75·8”洪災已經過去41個年頭了。那場史無前例的洪水,讓我至今刻骨銘心,難以忘懷。
1975年8月,我是一個近12周歲、上小學四年級的少年,雖已懂事,但還有點懵懂。當時,我家住在泌陽縣板橋公社四合莊大隊小新莊,也就是現在的下碑寺鄉東邊一公里處,現屬下碑寺鄉呂莊村。小新莊東南距板橋水庫壩堤北端不足4公里。少年時代,我經常和父親去板橋大壩上玩耍,在板橋水庫里坐船。
垮壩后的板橋水庫(資料圖片)。
“75·8”洪災時的情景(資料圖片)。
瓢潑大雨下了三天三夜
我依稀記得那年的七八月,好長時間沒下過透墑雨了,天又熱又悶,莊稼快枯死了。縣、公社、大隊都在動員抗旱。我父親是大隊會計。1975年8月5日下午,他和莊上的幾個勞力拉著架子車去板橋集上買抗旱設備。后半晌時,天驟降暴雨,他們一直避雨到天黑,晚上歸來時,雨還在下。父親進屋后對母親說:“終于下雨了,板橋的水可深了。”
暴雨連下3天3夜。那幾天,雷聲始終在頭頂打轉,臉盆拿到外面接水,一伸出去馬上就是滿滿一盆,不少鳥雀都被雨水活活砸死了。莊上的土坯房有的已被水泡塌。
7日那天,我正和大妹蘭站在門口望著瓢潑大雨發愣,只聽見“撲通”一聲,放眼望去,原來是幾十米外老付家的東屋屋山塌了。我們當時很害怕,因為我家的4間茅草房屋頂已嚴重漏雨,地上也積了齊腳深的水,家里所有的盆盆罐罐都派上了用場。父親日夜與大隊干部去各莊查災救災不在家,母親領著我們兄妹日夜不停地往外舀水。
我們大隊位于板橋水庫大壩北岸丘陵地帶,地勢高,河道排水便利,我們村不怕上游的洪水。村西邊的無名河河水比平時寬了幾倍,濁浪高數米,不少大樹、麥秸垛都卷到洪水里,滾滾南去,直達水庫,兩岸河堤被洪水沖垮了數米。
在下游洪水里撈衣物
8日凌晨,大壩方向一聲巨響后,暴雨陡然停了下來。
早飯后,我們全家站在房門外,長出了一口氣。雖然我家的茅草房沒有在這場暴雨中完全“趴”下,但后墻和東屋屋山已倒塌,屋里臨時支起很多根棍子。父親和母親商量:房子不能住了,這兩天先搬到北一里外張代莊,這個莊和我們莊是一個生產隊的,莊里有3間牛屋。
這時,有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太太從我家門口路過,瘦弱的身子背著一條大鰱魚。那條鰱魚有十七八斤重,把老人壓得如一張弓。父親上前和老太太打招呼:“大娘,歇歇吧,你這條大魚從哪兒弄的?”老太太停下來喘著氣說:“板橋街上可多了,出大事啦,水庫大壩決口,沖走好多人!”
父親一聽此話,瞪大雙眼,張開嘴,說不出話來。好大一會兒,他才回來神來,對母親說:“不好!咱娘還在崔樓表叔家,也不知道出事了沒有,我得趕緊去瞅瞅!”說罷,他就向東南板橋方向大步走去。我一溜小跑,也跟了過去,我當時主要是想撿幾條大魚。
一路上,我看到不少來來往往的人,臉上說不出是啥表情。我還看見一群人用門板抬著一具老人的尸體,聽說老人是在庫區抓魚時陷進淤泥里悶死的。我和父親走了近1個小時,在板橋,不少人在談大壩決口、下游災情的事。我們來到距大壩豁口近1公里的下游,站在寬寬的河北岸,看到水庫大壩上出現一個長長的大豁口,庫存的水幾乎泄盡,壩堤下游河道被水沖得又寬又深。
父親朝河南1公里外的崔樓村端詳了一會兒,看到大水沒有沖過去也就放心了,但他還是想過去看看情況。他把破舊的褲管挽上去,剛下水往前移了幾步,就站在水里笑著對我說:“踩了個老鱉。”說話間,他彎腰伸手往水里摸,竟然從水里摸出一套八成新的架子車輪胎。我們頓時又驚喜又困惑:水里咋會有這東西?這時我發現,空中有直升機在盤旋,好像是領導來查看災情。
父親繼續用雙腳打探著,不到1個小時,又摸出十多件大小不一的男女外衣、毛衣、內衣、褲子、鞋子,還有臉盆等用品。臨近中午,河北岸不少人也開始到水里打撈東西。我們把曬干的衣物分成兩個大包裝好,身上還穿了幾件。兩人背著沉重的包袱,興奮地往家趕。
當我們艱難地走到板橋路口時,路邊有幾個人坐在一張辦公桌邊,胳膊上戴著紅袖章,看到我們過來,上前盤問:“你們是哪里人?袋子里裝的啥?從哪兒弄的?”我們心里也沒防備,就實話實說了。不想那幾人說:“這是災民的東西,得沒收!”我和父親當時就傻眼了,好說歹說都不行,只有悻悻而歸,幸好我倆身上穿的幾件沒被沒收。
在板橋挖了兩天麥子
大壩沖垮的第二天,我們全家和村里許多人一起,帶上幾把鐵锨、幾條編織袋,步行去板橋,挖埋在淤泥里的麥子。
千軍萬馬般的洪水,把板橋方圓幾里上百家住房掃蕩得一干二凈。往東看,只留下茫茫的泥沙堆和深深的溝壑,仿佛走進了大西北的戈壁灘。在公社糧庫,來自四面八方的災民,足有近千人,在這里熱火朝天地挖著已在泥沙里浸泡了兩天兩夜的麥子。
從泥沙里挖出的麥子被泡得白大白大的,散發出清新的麥香。父親把麥子從泥沙里隔離出來,攤到一邊曬著。炎炎烈日下,我們又熱又渴、又累又餓,但為了多挖幾斤麥子,都忍著。11歲的大妹蹲在沙土坑里認真地撿著麥子,滿臉的汗水都顧不著擦一擦。
到了下午,我們實在太累了,就坐在一起歇一陣子,聊聊天,話題當然還是大壩決口、下游受災的事。有幾個從下游沙河店來的災民陰沉著臉,輪番講述著兩天來板橋水庫大壩決口的事。我那時年齡小,插不上話,只聽大人們講,現在回憶起來,故事大致如此:板橋水庫是在淮河治理初期的1951年修成的,修水庫用的石頭都是老百姓一塊一塊挑過來的,當時國家財力有限,主要投資就是輸水洞和機電設備。因為參與了建造,老百姓對板橋水庫有著很深的感情。
沙河店緊挨板橋,在通訊中斷以前聽到了水庫危險的消息,當地干部立刻組織村民分南北兩路撤離,把沙河店的損失降到了最低。最嚴重的水災發生在與沙河店隔河相望的遂平縣文城公社魏灣村,魏灣村四周被沙河環繞,一旦出現暴雨,就成了四面環河的“孤島”,無處可逃。魏灣村原村支書王石頭說:“7日下午大隊干部就組織群眾撤離,哪兒高就往哪兒跑,誰家房子是瓦房就上誰家房頂。可是8日凌晨水庫垮壩后,水漲到樹梢,坐在墳堆和麥秸垛上的人都被沖跑了。”
洪水沖到遂平縣境內的京廣鐵路,將鐵路擰成成麻花。由于鐵路地勢高,許多從上游沖下來的百姓在過鐵路時被洪水打翻,鐵路成了“鬼門關”。
據下游的兩個災民回憶:大水過后,天亮了,一片汪洋,悄無聲息,樹上、房上、麥秸垛上都是人。人們站在“島上”向飛機招手求援助。
兩天來,我們一邊在沙土里淘挖浸泡變質的麥子,一邊與附近的災民聊天。當時我想:幸虧我們住在上游,否則這會兒不知被大水沖到哪里去了。
挖出來的二三百斤麥子,經父母親淘凈、曬干、磨成面后,蒸出來發青的饅頭吃著雖粘牙,但帶著甜甜的麥香,比吃紅薯面、黑窩頭兒強多了。
后記
長大后,我對“75·8”洪災刻骨銘心。參加工作后,我整理了一些關于板橋水庫潰壩的資料,并逐漸了解了不少當時的情景。
據《親歷者的“75·8”記憶》(2012年8月《瞭望東方周刊》)一文記載:
受當年3號臺風影響,1975年8月5日至8日駐馬店地區普降暴雨,暴雨中心就在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附近的林莊,3天降雨量達1605.3毫米,6小時降雨量達到830.1毫米,創世界紀錄。板橋水庫最大入庫流量為13000立方米每秒,短短3天就有近7億立方米的水流進板橋水庫。7日夜,板橋水庫水位迅速上漲并漫過防浪堤。8日1時30分大壩被沖垮,7億立方米的水如千軍萬馬掃蕩下游地區,河南省受災耕地面積1780萬畝。沖垮大、中型水庫各一座,小型水庫24座,大小河道決口842處。
時任駐馬店地區革委會生產指揮部副指揮長兼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長的孔繁斌經歷了那場劫難。多年來他一直致力于收集“75·8”的相關材料。經過多年研究對比,他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6個小時降雨量世界第一,板橋水庫垮壩事件史上罕見。”
8月8日到28日,駐馬店抗洪搶險指揮部開始空投大批搶險救災物資。空投的烙饃被當地村民形象地稱為“天饃”。各縣建立了接收空投物資領導小組,專門負責設立空投地點,接收空投食物。
“那時基本沒有餓死的。”孔繁斌說。水災過后,各省市醫療隊很快趕到,政府發放救濟款、糧食和百姓生活用品。地區成立了生產救災辦公室,組織生產自救。到1975年底,共搭建庵棚110萬座,為了安全過冬,有的村民還對庵棚進行了加固,換成水泥墻、氈頂,有的還修成了簡易房。
幾十年后的2012年8月1日,正在河南考察黃河防汛工作的總理溫家寶在要求各地、各部門做好臺風應對工作時重提1975年8月板橋水庫潰壩事故。他要求吸取板橋水庫潰壩事故的沉痛教訓。他說:“要把困難想得更充分,把工作做得更扎實,把各項防范措施落實得更超前,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慶幸的是,1986年底,板橋水庫復建工程開工,1993年竣工。復建后的板橋水庫最大庫容6.75億立方米,壩頂加高到120米,總泄量達15000立方米每秒,大壩全長3720米。
如今的板橋水庫結實地將汝河攔腰截斷,汝河的水面似乎在水庫的征服下變得溫順了許多。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