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小記者與泥塑行家面對面
摘要:□晚報記者 蘇莉 實習生 余崢 文/圖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晚報記者 蘇莉 實習生 余崢 文/圖
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泥塑在民間俗稱“彩塑”、“泥玩”。泥塑發源于寶雞市鳳翔縣,流行于陜西、天津、江蘇、河南等地。2006年5月20日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泥塑,是一種立體造型藝術,雕塑藝術的一種方法,既可以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存在,也可以作為其他雕塑形式的輔助方法。泥塑的材料一般是天然粘土或者現代的人工合成雕塑泥,混合入相應的纖維材料防止干后開裂,中大型作品還要在內部建造骨架以增加強度。由于泥的可塑性非常好,因此泥塑經常作為學習雕塑藝術的入門練習。
小記者與張老師在一起。
認真做好每個細節。
老師細心教。
“瞧,我們倆誰做得漂亮。”
認真。
作品展示。
本報訊 一團團普通的泥巴,在一雙巧手下,泥巴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很快變成了活靈活現的作品。7月27日下午,晚報小記者們來到雕塑大師張愛武工作室,感受泥塑文化。
張愛武他從小就酷愛玩泥巴。1996年,他自費到中央美術學院進修。2000年,他只身來到廈門,成為一名雕塑師。2004年,他回到家鄉駐馬店。他的作品《童趣》榮獲市溫州步行街雕塑作品征集評選特等獎。他的作品上萬件。
走進工作室,晚報小記者們新奇的眼神,已經被各種各樣的泥塑作品所吸引,張愛武首先帶領小記者參觀了自己制作的作品,并為小記者們講解泥塑文化。當他問小記者們是否知道“泥人張”時,小記者們回答,馮驥才寫的《泥人張》,在書本上看過。
隨后,張愛武帶領小記者們動手制作泥人。像變魔法一樣,一兩分鐘,他手里的一團泥巴就變成了一個可愛的小卡通作品,晚報小記者們的興致頓時被提高,紛紛躍躍欲試。
俗話說:“看花容易繡花難”。別看老師做起來這么簡單,但小記者們做起來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小記者們拿著泥巴,卻不知道怎么使巧勁兒,在制作過程中很為難,張愛武老師耐心指導。每一步驟每一個細節都指導到位。
經過一番耐心制作,約1個小時左右,小記者們都制作出了屬于自己的作品,還有小記者別出心裁,將作品上進行了美化,給卡通造型上添加花朵、高跟鞋等??粗约鹤龀龅哪嗨茏髌罚韴笮∮浾邆冃€不停。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