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藝圈]“鋼琴小子”張浩
摘要:□董莉莉 文/圖張浩今年8歲。他從3歲半開始練琴,一直到現在。他每天堅持練3個小時的鋼琴,周末則每天練5個小時。在他的眼中,鋼琴就像自己的影子,每天都陪伴著他。&ldqu
□董莉莉 文/圖
張浩今年8歲。他從3歲半開始練琴,一直到現在。他每天堅持練3個小時的鋼琴,周末則每天練5個小時。在他的眼中,鋼琴就像自己的影子,每天都陪伴著他。“每天中午吃完飯我就開始練琴,晚上7時30分到9時30分也是練琴時間。”張浩說,練琴總是能讓他覺得很快樂。他希望自己能一直彈鋼琴,長大后成為一名鋼琴家。
張浩在認真彈琴。
開啟鋼琴之路
“這孩子學琴,完全是愛好,我們從沒有逼他或者要求他怎樣。”近日,張浩的爸爸劉洪青告訴筆者。
據了解,張浩開始學琴是在他3歲半那年。那天,張浩和爸爸一起去鄰居家玩。鄰居是鋼琴教師,家里有架鋼琴,張浩一直盯著鋼琴。鄰居看到后覺得他太小了,連琴凳都夠不著,但是看著他渴望的眼神,還是把他抱上了琴凳。也就是那一天,張浩上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堂鋼琴課。一節課下來,鄰居感到十分吃驚:小張浩雖然沒有表現出很強的音樂天賦,卻聽著鋼琴聲不哭不鬧地在琴凳上坐了一節課。
“鑒于兒子喜歡,隔了一天,我就又帶他去了鄰居家。鄰居給他上了第二節課,彈的是莫扎特小奏鳴曲。當鄰居在鋼琴上彈出一個屬七和弦后,兒子突然驚叫了起來:‘怎么會有這個聲音啊?為什么和其他的音不一樣?’鄰居當時很驚訝,接著又試了幾個和弦,兒子居然都有正確的反應。”劉洪青說,鄰居很激動,對他說這孩子辨別聲音的能力與眾不同,對聲音特別敏感,是可造之材。鄰居當即決定做張浩的老師。從那時起,張浩的鋼琴之路開啟了。
品嘗酸甜苦辣
“我喜歡練鋼琴,但是練鋼琴很苦。苦打不倒我。當我彈不好或不好好練時,老師會讓我一遍一遍地練。在家里,為了練琴,我有時連自己最喜歡的動畫片也看不了。那個時候我就好像吃了一顆沒熟的酸杏,肚子里一直冒酸水。”張浩說。
筆者問張浩:“什么時候最甜?”張浩說:“練好了媽媽會獎勵我、表揚我。鋼琴練好了,我能在眾人面前表演,可以考級,還可以參加比賽。當我領到證書時,心里就‘開花’了。”張浩說,他最討厭“辣”,因為它是糟糕的。“當我不好好練、與媽媽頂嘴時,媽媽就會批評我,甚至打我,那時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辣椒一樣。”張浩說。
“我知道,只有經歷了練琴的酸、苦、辣后,才會輪到甜。我喜歡彈琴,愿意接受酸、苦、辣。”雖然才8歲,但是張浩說話的口氣像一個大人。
在孩子的學藝生涯中,家長的角色舉足輕重,如何才能將這個角色扮演好?劉洪青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說:“什么時候都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時,幫助孩子把握好自信與自傲的分寸也很重要。”
劉洪青提醒家長:“不要抱著想成名的功利心態讓孩子學琴,重要的是讓孩子找到興趣點。孩子喜歡才能找到其中的樂趣,這種樂趣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