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博物館——開啟“活態”文化空間
摘要:近年來,隨著數字化、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等各類新技術在博物館領域的應用,數字博物館、虛擬博物館、網絡博物館、智慧博物館等諸多新概念層出不窮。其中,智慧博物館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等各類新技術在博物館領域的應用,數字博物館、虛擬博物館、網絡博物館、智慧博物館等諸多新概念層出不窮。其中,智慧博物館,一種以物、人、數據動態雙向多元信息傳遞模式為核心的博物館,逐漸成為未來博物館的發展方向。
博物館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博物館是社會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根據中國文物信息網的資料統計,目前我國現有博物館4165家,館藏文物約3505萬件,每年舉辦的各類展覽2.2萬余項,接待觀眾6億人次。
然而在博物館的開放過程中,傳統博物館因技術、場地或展陳能力的限制,所能展示和提供的文物信息量十分有限,大量的藏品沒有機會展出。以北京的故宮博物院為例,其每年展出的藏品僅占藏品總量的5%左右。
智慧博物館
區別于傳統博物館,智慧博物館則突破了藏品展陳的時空限制,既可以在實體博物館中搭建數字展廳,實現數字化藏品的現場展示,還可以通過搭建網上虛擬博物館,實現藏品的在線展示。
(圖片來源:光明日報)
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宋新潮在接受《光明日報》采訪時介紹到,智慧博物館,狹義上是指基于博物館核心業務需求的智能化系統;廣義上則是基于一個或多個實體博物館(博物館群),搭建在文物尺度、建筑尺度、遺址尺度、城市尺度等范圍內的一個完整的博物館智能生態系統。智慧博物館通過多模態感知“數據”,并以此為基礎,建立更加全面、深入和泛在的互聯互通,使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形成系統化的協同工作方式,從而形成更為深入的智能化博物館運作體系。
智慧博物館的未來發展
有關智慧博物館的體系建設,宋新潮還介紹到,智慧博物館的未來發展主要包括“智慧服務”、“智慧保護”以及“智慧管理”三個方面。
“智慧服務”
“智慧服務”主要包括信息的推送、虛擬參觀、互動展覽、數字導覽以及電子商務等。網絡虛擬展示采用三維全景、高清攝影、互聯網快速瀏覽等技術,讓公眾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游歷主要博物館;數字導覽方便觀眾在博物館參觀時,用移動終端隨時隨地了解展品信息,還可通過增強現實技術,“看”到復原的遺址、重現的場景,獲得深度的歷史信息;通過建立博物館文化產品設計、制作、推介、交易平臺,提供豐富、快捷、個性化的博物館文化產品,滿足觀眾把博物館帶回家的訴求。
“智慧保護”
智慧保護主要是基于智能感知技術和無損檢測技術,針對博物館藏品的健康狀態及影響因素進行全面量化分析,掌握其各項特征,并通過三維建模形式呈現立體可視化結果,形成一套館藏文物診斷、分析、處理和評價體系,實現“風險可識別、險情可處理、效果可評價”預防性保護目標。
“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重點圍繞藏品資源、財產資源和人力資源三方面進行。藏品資源管理的智能化,是對登錄、保管、流動等各項工作進行智能化監管;財產資源管理的智能化,將根據博物館主要業務需求,為資產和財務資源的配置、使用和調動等管理決策提供支持;人力資源管理的智能化主要為實現人才的梯隊化建設和人員績效的科學化管理提供決策支持。
作為智慧城市概念的衍生物,智慧博物館極大豐富和深化了傳統的實體博物館的信息交流和文化傳播功能,智慧博物館是博物館未來發展的趨勢,未來的博物館將成為更開放、更具歷史和文化溫度的“活態”空間。(周璟瑜)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科普中國)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