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城區 魚水情深繪和諧畫卷
摘要:魚水情深繪和諧畫卷——驛城區雙擁工作紀實 驛城區委書記賈迎戰(右二),驛城區委副書記、區長畢啟民(左一)代表區委、區政府到駐馬店軍分區慰問。作為有著光榮
魚水情深繪和諧畫卷
——驛城區雙擁工作紀實
驛城區委書記賈迎戰(右二),驛城區委副書記、區長畢啟民(左一)代表區委、區政府到駐馬店軍分區慰問。
作為有著光榮雙擁傳統的城市,驛城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積極開展雙擁創建活動,為我市連續三屆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作出了重大貢獻。這里,凝聚著軍民割舍不斷的魚水情誼,每一寸土地都見證著動人的擁軍故事,每一個角落都高唱著軍民魚水情深的歡歌。
一系列政策的實施、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一個個成效的取得,使軍民融合發展成為驛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春風化雨,滋潤萬千心田。
健全機制,夯實雙擁工作基礎
驛城區轄4鄉5鎮10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95萬人。區域內有10個駐軍單位。全區現有各類優撫對象4770人,其中三屬94人、殘疾軍人607人、在鄉老復員軍人274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185人、參戰涉核人員1314人、60周歲烈士子女46人、60周歲以上退役老兵2250人、義務兵723人。“我們要始終把雙擁工作擺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謀劃,不斷提升雙擁工作水平,促進雙擁工作創新發展。”驛城區委書記賈迎戰說。
為推動雙擁工作健康發展,驛城區政府把落實雙擁經費放在首位,區財政部門在經費保障上給予大力支持,確保雙擁經費投入逐年增加,區民政部門加強對財政配套資金的分配、使用、發放的管理與監督,保證專款專用。2011年以來,驛城區用于優撫撫恤補助資金5575.6萬元,義務兵家屬優待金1800多萬元,城鎮退役士兵安置費用813萬元,軍休人員費用支出340萬元,隨軍家屬生活補助90多萬元,病故軍人家屬撫恤補助233.8萬元,雙擁工作經費119萬元,保證了雙擁工作有序開展。
驛城區委副書記、區長畢啟民說:“我們要想部隊之所想,急部隊之所急,全力搞好服務,當好主人。要堅持領導協調到位、計劃落實到位、目標管理到位、經費保障到位,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體系,不斷鞏固軍民魚水一家親的大好局面。”幾年來,逢年過節,驛城區四個班子領導帶隊分別慰問10個駐軍部隊,并送去慰問金90余萬元,使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深厚情誼,解除官兵的后顧之憂,激發官兵崇軍尚武的光榮感和使命感,形成了擁軍優屬的優良傳統。
營造雙擁工作氛圍。為使雙擁工作深入人心,驛城區政府先后兩次投入25萬余元,在擁軍大道(駐蟻路)兩側豎立了60多塊醒目的雙擁宣傳牌,在轄區城鄉干道制作了雙擁宣傳標語30多條,在主城區顯著位置制作永久性雙擁標志2個,在市區車站、大型商場、醫院等窗口單位懸掛“軍人優先”等雙擁標識。利用報紙、電視、電臺、簡報、墻報等平臺,向群眾宣傳雙擁知識和工作動態。將國防教育和雙擁知識列入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區委黨校干部輪訓、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政治業務學習的重要內容,各中小學校每年都安排一定的學時進行國防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
完善工作運行機制。區主要領導任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切實加強領導。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建立了多層次的組織工作網絡,形成了規范的運作機制和工作格局。落實了區雙擁辦機構編制、人員和經費,保證雙擁工作正常運轉。雙擁工作每年都列入《政府工作報告》,編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各項工作同步安排、同步實施、同步考核。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定期研究擁軍優屬工作,聽取情況匯報,解決雙擁工作重大問題。區雙擁領導小組和雙擁辦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落實有關政策和上級會議精神,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推動、年末有總結。
健全政策保障機制。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先后研究出臺了《一至六級殘疾軍人醫療保障實施細則》、《優撫對象醫療救助實施辦法》、《城鎮退役士兵安置意見》、《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實施方案》等8個雙擁工作文件。同時,區雙擁辦還制定了區委常委議軍、軍地聯誼、軍民共建、走訪慰問、雙擁成員單位述職、涉軍穩定等10多項工作制度,對雙擁工作的具體內容和做法以制度形式進行了規范,使雙擁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彰顯真情,擁軍優屬解難題
針對雙擁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區委、區政府適時調整思路,順應形勢,重點在“創”字上下功夫,在“深”字上做文章,在“實”字上抓落實。為凸現驛城擁軍特色,工作中做到“五個優先”,即雙擁工作優先議定、雙擁經費優先保障、涉軍問題優先解決、軍隊發展優先支持、軍人事務優先辦理。
財政再緊,不能緊優撫資金;政府再難,不能難優撫對象。驛城區政府將農村義務兵家屬及重點優撫對象優待金納入財政預算,統一標準,統一發放。目前,農村義務兵家屬優待金按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00%發放,重點優撫對象每人每年按400元標準發放。建立了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2011年以來,先后4次提高標準,使撫恤補助達到省定標準。
扎實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切實解除官兵后顧之憂。近年來,驛城區按政策接收并妥善安置了210名城鎮退役士兵,對552人進行了免費職業技能培訓,落實培訓費156萬元。區民政局與區勞動就業培訓中心配合,從提高退役士兵就業競爭力入手,開設有市場營銷、汽車駕駛、計算機等課程。同時,鼓勵他們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給予政策上的優惠扶持。驛城區政府先后接收安置了25名無軍籍退休職工,落實了醫保待遇,參保經費按每人每年1800元標準繳納,并納入財政預算。妥善安置了3名殘疾退役軍人,落實了相關待遇。每年八一建軍節、春節前夕,區委、區政府都要在水屯鎮召開涉軍人員座談會,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送去了慰問品。
提高優撫對象生活水平。幾年來,共為優撫對象協調貸款205萬元,落實幫扶資金76萬元,送去致富信息3500多條。建立健全了資助參保、基本醫療救助、住院醫療救助、慈善醫療救助、醫療補助、醫療優惠“六位一體”的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工作格局。幾年來,共為優撫對象繳納醫療保險金83.8萬元,資助各類優撫對象參合、參保(不含一至六級傷殘軍人)費用共計149萬元、醫療補助金123萬元、醫療救助金77.5萬元。利用倒房重建資金先后為優撫對象重建新房32戶96間,每間補助資金5000元。
完善服務保障,發揮“三訪三送三網”作用
自2013年開展“大走訪,大幫扶”活動以來,每年八一建軍節前和元旦、春節期間,驛城區民政局班子成員到鄉鎮、街道分別走訪各類優撫對象。在烈士紀念日,重點走訪慰問烈士遺屬,真心實意為他們排憂解難。兩年來,共走訪慰問優撫對象10420人次,其中生活困難人員1150人、醫療困難人員590人、住房困難人員166人,目前已全部幫扶到位,幫扶資金達100余萬元。
2015年是驛城區雙擁工作值得濃墨重彩的一年。
一組組數字,一項項措施,如清泉和養料,澆開了驛城區雙擁工作之花。開展“三訪三送三網”建設,有效推動了優撫安置政策落實、優撫對象困難解決和服務保障力量加強,促進了國防軍隊建設和社會穩定。
軍民融合,構建雙擁社會化新格局
軍隊建設任務多樣化、擁軍需求多樣化,驛城區著力構建黨政主導、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大雙擁”工作新格局。近年來,驛城區積極探索軍民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在做好政府擁軍優屬工作的同時,大力培育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雙擁工作,促進擁軍工作社會化。
驛城區西園街道辦事處前王社區有著悠久的“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近年來,前王社區對擁軍優屬工作始終秉承高看一眼、厚愛一分的理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使雙擁工作始終保持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退伍軍人曹紅利,2003年因所在單位經營不善下崗,生活無著落的他靠打零工維持生活。為給他找到一個穩定的就業崗位,前王社區黨總支書記夏友林在多方努力下,為他聯系到一家醫藥公司營銷崗位。為扶持曹紅利創業,社區不但為他在市區繁華路段租賃到了門面房,協助辦理了營業執照,而且還為他申報了1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落實各項減免稅等優惠政策?,F在是社區擁軍優屬志愿者服務隊員的曹紅利事業有成,生意興隆。他逢人就說:“是社區雙擁活動改變了我的命運,我要用實際行動回饋社區。”去年以來,前王社區共走訪慰問優撫對象32人,發放慰問品價值2.6萬元,解決隨軍子女入學、入托6人。
這是驛城區創新社會化擁軍體系,著力推進社區擁軍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前王社區通過下屬企業和政府公益崗位先后幫扶17名退役士兵找到了工作。
軍愛民來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
在驛城區,人民視軍隊如長城,把軍人當親人;官兵視人民如父母,把駐地當故鄉。每一寸土地都凝結著軍民濃厚的魚水之情,都凝聚著軍民割舍不斷的骨肉親情,軍民合力描繪出一幅絢麗的“軍愛民來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和諧畫卷?!?/span>
解放軍第159中心醫院與驛城區古城鄉李灣村衛生所結成幫建對子,義務巡診,為群眾送醫送藥。武警中隊、公安消防大隊官兵視群眾為父母,為轄區群眾做好事獻愛心,先后完成急險救援任務200多次,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驛城區人武部黨委與老河鄉南板橋村結成定點幫扶對子,協調軍地相關部門,為村黨支部建立了功能完備的黨團活動室和青年民兵之家,援建了村衛生室,為村小學3名特困學生捐資助學。同時,解決了群眾行路難、吃水難和就醫難的問題。
“軍民團結一家親”的動人故事是一個個和諧的音符,在時代的大舞臺上匯合成震撼人心的最強音;軍民一心,魚水情深,構筑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精神城墻,定格在驛城區軍民的心靈深處。
嚴格軍事訓練。
一人參軍,全家光榮。
新老兵對話。
擁軍小分隊。
送法進軍營。
基層民兵幫助優撫對象搶收搶種。
駐地官兵慰問敬老院。
消防官兵為地方平安建設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