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寫作文就失真
摘要:原標題:為何一寫作文就失真(辣評)上海市最近舉行了以“我最喜歡的古代人物”和“我家的傳家寶”為題的小學生征文比賽。令主辦方意外的是,在滬上60
上海市最近舉行了以“我最喜歡的古代人物”和“我家的傳家寶”為題的小學生征文比賽。令主辦方意外的是,在滬上600多所小學、逾兩萬名學生的參賽作品中,“外婆留了一件補了又補的舊衣服” 在相當一部分學生筆下成了“我家的傳家寶”,這令閱卷老師不禁感嘆:“如今到哪里找上千件外婆的補丁衣衫啊?”不少學生將自家的傳家寶聚焦在傳統美德上,但落筆卻都是“自己的鉛筆用到很短很短了還不舍得扔掉”。
有一種聲音,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我們一邊教育孩子從小要誠實、不說謊,一邊又在語文教育中通過各種寫作方式、樣板示范的引導,讓孩子的寫作成了“最稚嫩的八股文”。在孩子的作文中,不少內容和細節既非來自真實生活,也非出自童年天真的想象,而是千篇一律“安全的模仿”。提到某個問題,就想到某個概念或既定形象,已經成為不少孩子提筆寫作時的條件反射。
有人說,這種現象緣于今天對語文教育的重視不夠,當英語、奧數成了升學和生存的現實技巧,語文教育就被一些人理解為能識字、能閱讀就行了。但實際上,語文作為基礎性學科,對學生的語言理解、寫作運用、人際交往和學習潛力都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那么,一寫作文就“撒謊”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創作源于生活,雖是一句老話,卻也是一句不僅適用于作家,也適用于學生的話。今天的孩子們,課堂之外的時間幾乎都被各種作業、補習班、課外班占用,哪還有機會去體驗比學業本身豐富得多的生活?說到底,生活本身的生動和復雜是一個人獲取知識進而立足社會的最重要資源,遠離了這些資源,僅僅囿于課本知識,被約束的不僅僅是筆下的文章,同樣還有感知能力的提升和思維能力的拓展。
因此,學生作文失真的問題,實際上是學生遠離生活、失去生活的問題。今天的語文教育需要更宏闊的胸懷和視野,還孩子以生活本身,方能培育出真正的情懷。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