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人生教養的第一導師
摘要: 每當走在路上,看到一些長相、神態甚至姿態如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父子、母女時,都會忍俊不禁,暗暗慨嘆基因力量之強大。其實,對個體生命而言,基因這種具有遺傳效應的
每當走在路上,看到一些長相、神態甚至姿態如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父子、母女時,都會忍俊不禁,暗暗慨嘆基因力量之強大。其實,對個體生命而言,基因這種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只是支持著生命基本構造和性能,還有一種長期被我們忽視的決定生命品質、人生走向的強大力量——教養。教養主要來自家庭,一般而言,父母就是主導家庭教養的“教主”。
父母給予孩子以生命,并承擔著培養、監護生命成長的責任。所謂教養,其實包含了兩個方面:教與養。教,從字義上看即“上所施、下所效也。”教以學為旨。言是傳,身是教。身體力行是教,以身作則是教。所謂教育、教導意味著通過“教”把孩子育成啥樣、導向何方。所以,父母(家長)的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在家庭教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養,不僅指身體的養育,也意味著性格、習慣、言行舉止、待人接物方式的培養、養成。有教養的人歸根到底是有自尊并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自私自利。有教養的人尤其注重他人的感受,如打扮、舉止得體。
目前,我們面臨的教養缺失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許多家長本身的教養、修養差。在他們的觀念里,沒有“教養”這個詞,他們可能會重視孩子吃的、穿的、用的好不好以及學習成績如何,卻不會想到孩子的教養好不好,有沒有好的行為習慣、懂不懂得待人接物的基本規矩等;有些家長雖然會教育孩子講規矩、守紀律、尊老愛幼等,自己卻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一些家長的所作所為甚至讓孩子感到羞恥。不久前開園的上海迪士尼樂園曝出踩花客、攀爬者以及家長帶孩子從出口處硬闖游玩項目、插隊、游客隨地大小便等新聞,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國民素質問題的關注。有報道說,6月19日父親節,一條“迪士尼隨地大小便”的微博,在短短幾個小時內便吸引了100多萬的閱讀量,人們紛紛加入到批判“素質”的浪潮中:有人認為,在景區內隨意大小便太沒有素質了,大人應該教小孩子文明如廁;有人感嘆“高標準的樂園,低素質的游客”……上海迪士尼樂園大部分是家長帶孩子去玩的,這里是家長及兒童素質的集中展現。家長與孩子的行為相互映襯,表面上反映出的是素質問題,歸根到底還是素養、教養問題。
幾個月前的一天,在公共汽車上,我旁邊座位上的一個10歲左右的女孩突然大聲尖叫起來。叫聲大概持續了幾分鐘,坐在一旁的我感到難以忍受。一位坐在女孩身后的老人聽說女孩不舒服,只是不停地跟女孩說快到了,并未阻止女孩尖叫。我當時心平氣和地跟女孩說了幾句話,具體說了什么已經忘記了,只記得過了一會兒女孩就不叫了,似乎并沒有什么痛苦不堪的狀況。
孩子的教養在很大程度上源自父母的教養與修養。好的教養是從小到大的生長過程中一點一滴養成的。父母像模子,孩子似泥巴,家長是什么樣,塑造出的孩子往往就是什么樣。這是耳濡目染地熏陶出來的,這種熏陶的力量之大,常超出人們的想象。
(趙蓓蓓)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