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合資股比放開遭普遍反對 尚需八年過渡期
摘要: 新華網北京7月25日電(記者 姜俊吉)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緊急召集一汽集團、東風集團、上汽集團、北汽集團代表以及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中國汽車
新華網北京7月25日電(記者 姜俊吉)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緊急召集一汽集團、東風集團、上汽集團、北汽集團代表以及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就是否放開汽車合資股比問題進行討論。與會代表認為,對于汽車合資股比問題不僅僅是涉及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更要站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以及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待。
2000年,中國加入WTO時承諾不限制外方在汽車零部件、發動機合資生產企業的股比,但要求汽車整車合資企業的外方股比不得超過50%。沉寂一段時間的合資股比問題再次成為近日話題焦點,外資借機開始重提股比問題,欲在中國市場分食更多“蛋糕”。
汽車合資股比問題涉及國家戰略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吳紹明
中國汽車工業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工業4.0中都起到平臺和先導的作用,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對于推進科技的進步和國防現代化上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汽車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吳紹明表示,“隨著汽車智能網聯化的進程的提速,也加快了上有無人機、下有無人車這一天的到來。放開汽車合資股比,或將對我國的國家安全帶來隱患。”
此外,我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中,走出去的主體依然是中國品牌。具體到汽車行業,如果沒有過硬的中國汽車品牌,我們拿什么走出去?吳紹明分析,當前,中國汽車品牌尚處培育成長期,同時也是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此時放開股比,無疑會阻斷中國汽車品牌正常的發展進展。縱觀已經發展起來的工業國家,特別是后發展起來的國家,在自主品牌發展尚未成熟前,市場都是不放開的,市場是第一資源。中國汽車零部件放開后,中國的零部件品牌發展的并不理想,目前,還需要通過整車以及動力總成的發展來帶動零部件、制造裝備、研發、芯片乃至原材料的生產。由此來看,股比問題不能單從汽車行業本身來看,更需要全面系統地思考。
汽車合資股比問題涉及國家利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算了一筆賬,2014年合資企業的利潤670億元,讓出一個百分點就是67億元,這些利益都是血汗錢。如果在股比上做出讓步,我們將失去主導權。在股比50:50的情況下,采購零部件上還有商量的余地,國產化的大方向還在推進。如果是全外資的企業,中方將沒有討論的機會。中國汽車對于中國經濟的帶動作用遠遠大于巴西汽車產業對于巴西經濟的帶動作用,大于那些陷入拉美“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作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經濟有規模、有產值、有GDP,但卻缺少帶動本國經濟、科技發展的核心產業。
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汽車產業對于中國經濟的帶動和科技的推動有著巨大的作用,這塊市場要不要放棄?北汽集團代表提出更尖銳的問題:如果放棄又能換來什么?
科學、有序放開股比 尚需八年過渡期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吳松泉認為,放開汽車合資股比有利有弊,近期來看,弊大于利。應該繼續實施股比限制,保護和支持自主發展。雖然自主企業與國際品牌差距很大,但汽車自主品牌應該、也可以取得發展突破,實現振興。未來5-10年是取得突破的關鍵時期,企業應該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包括技術,市場,人才,資金,制造等方面的條件,國際并購、提高競爭力,應該說,利用國際資源是優秀自主企業成長為國際性企業的必然選擇。當前國企改革已經到了攻堅階段,中央要求“理直氣壯”,“堅定不移”搞好國企改革。應該為國企改革留出改革的時間,以推動汽車行業國企轉型和做優做強。
一汽集團代表提出,民族資本和本土企業的產業轉型升級以及企業和科研機構的轉型升級都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發展,汽車企業核心技術的掌控還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滿足國防安全的需要,自主汽車企業信息化和信息安全技術能力提升還需要培育和發展。
長安集團代表坦言,長安一直堅持正向開發,去年開始自主才有薄利,自主還需要合資反哺。長安集團代表建議,國家重點支持2-3家自主品牌企業,形成國際競爭力,引領自主品牌發展,同時,設立中國汽車產業“領跑者專項基金”,對于自主品牌發展給予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董揚表示,不是不能放開,而是如何放開,需要留給自主至少八年的時間。東風集團代表對此也持有相同的看法,八年后再按批次、分領域放開。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