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信貸風險存憂 機構去留現分歧
摘要: 近段時間,部分海外機構減持中資銀行股再次引發市場對其后續走勢的關注。券商分析人士指出,中資上市銀行經營業績遠好于銀行業平均水平的基本面并沒有發生變化,影響機
近段時間,部分海外機構減持中資銀行股再次引發市場對其后續走勢的關注。券商分析人士指出,中資上市銀行經營業績遠好于銀行業平均水平的基本面并沒有發生變化,影響機構資金去留的重要因素還是對于上市銀行信貸風險的擔憂。
很長一段時間里,作為藍籌股的中資銀行股占據各大機構投資“籃子”中很大一部分。近期這一情況卻悄然發生變化,部分境外投資者醞釀減少對中資銀行股的“依賴”。
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SWF)淡馬錫控股日前宣布,截至2016年3月底,投資組合凈值比1年前減少9%,時隔7年出現同比負增長。在中國經濟減速和油價走低的背景下,投資對象企業的股價出現下跌。淡馬錫曾十分重視中國的銀行股,但今后將加快拓展美國企業和中國消費相關企業等新投資對象。
有意思的是,前不久港股通迎來一輪強勁凈買入,對H股中資銀行股的買盤尤為顯著。高華證券分析人士認為,這是近期銀行股走強的主要推動因素。而且,與2015年4月短暫勢頭不同的是,本輪持續時間更長(2016年二季度凈買入700億港元)。主要推動因素可能在于內地機構投資者在利率下行之際對于收益的強烈渴望、海外資產配置需求以及在人民幣貶值和資本管控收緊情況下對QDII額度配置的潛在調整。
險資也一直是中資銀行股最大“擁躉”之一,分析人士認為,在市場無風險收益率下行情況下,銀行股具有較高股息率,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保險資金對投資回報率的需求。而且,銀行股流動性較好,被險資視為現金替代品。
券商分析人士指出,出現上述情況,主要原因在于機構資金對于中資上市銀行長期資產質量的判斷不同。實際上,不良率“雙升”一直是制約中資銀行股價的最大因素。
據銀監會初步統計,截至今年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1%;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損失準備金3.47萬億元,同比增長16.1%,撥備覆蓋率保持在161.3%的較高水平;主要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3.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7%,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資本和撥備仍較充足。
盡管如此,多數市場人士認為,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短期內難言見頂。換言之,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中資銀行的資產質量仍將繼續下行,并持續制約上市銀行業績增長,銀行股估值難言改善。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計,今年銀行業的風險特征仍會以信用風險為主,銀行不良資產率上升趨勢暫未改變,未來亦要高度重視管控市場及流動性風險。不過,目前銀行業整體風險可控,不良率今年將保持在2%左右。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