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外合作辦學達2403家 不出國也能圓“留學夢”
摘要:原標題:不出國也能圓“留學夢”(教育眼) 不出國也能“留學”?在中外合作辦學中,學生不必走出國門,就能享受海外優質教育資源。在填報高考志愿
不出國也能“留學”?在中外合作辦學中,學生不必走出國門,就能享受海外優質教育資源。在填報高考志愿的當下,這種“洋氣”的選擇正成為潮流。截至2016年3月19日,我國經審批機關批準設立或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有2403家,其中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約占90%。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有哪些新發展、新變化?
內涵提升
模仿轉向合作創新
“我被商務部錄取啦!”前幾天,得知喜訊,寧波諾丁漢大學國際商務管理專業的任一敏一躍而起。“我們學校培養的學生能傳統、能洋氣,能中文、能英文,能活潑、能嚴肅,可能是我的優勢吧。”任一敏笑言。
可是在當初選擇這所由英國諾丁漢大學與浙江萬里學院合作創辦的高校時,任一敏頗費了一番思量,她告訴記者:“當年我高考成績不太理想,報考這里算是無奈之選。但如果重來,這所學校一定還是我的第一志愿。”
中外合作辦學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大環境”和“小環境”的孕育。從大環境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家教育行政部門作出加快中外合作辦學質量建設的戰略部署;從小環境看,接受國外教育不再新鮮,江蘇一份調查顯示,40%的家長希望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圓孩子的“出國夢”。
“幾年來,中外合作辦學著眼于建立規模穩定增長機制,創新辦學質量和水平。從生源結構和質量看,招生范圍涵蓋全國31個省區市,錄取分數也在逐年攀升,這表明考生和家長對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質量的認可度不斷提升。”廈門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輝指出,當前,中外合作辦學的工作重點正在實現從規模發展向內涵建設轉變,從模仿復制向合作創新轉變,從學生流動向能力提升、聚焦優質轉變。
質量和水平的提升,源于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做出的“加法”。
政策給力,高屋建瓴指明方向。2013年底,教育部印發意見,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工作,提出了加強全面統籌、優化布局結構、完善優質教育資源引進機制等措施,對中外合作辦學作出了頂層設計和宏觀指導。
優化教學,引進國外優質資源。將本機構優秀師資派往中國,成為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的一大特點。例如在上海紐約大學授課的首批紐大教授中,就有7名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創新招考,不拘一格選拔生源。高水平辦學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源,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在這方面探索出新路。例如,國內招生采用高考與自主招生相結合的模式,避免了“見分不見人”;國際生和碩士、博士學位教育招考采用申請制等。
依法辦學,質量監管日臻完善。近年來,我國嚴把國外教育資源引進“入口關”,依法依規嚴格審批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同時加強辦學過程監管,逐步推行“管辦評分離”,初步建立處罰隱退機制,并建立和完善信息監管平臺和信息公開機制。
規范辦學
立德樹人成效顯著
一所有點名氣的境外高校,在國內竟然有十幾個乃至幾十個“分身”?這些“分身”,有的是和不同院校、同一專業聯姻,有的是和同一院校、不同專業聯姻,更有的本科、專科“通吃”,看上去數量蔚為壯觀,質量卻令人擔憂。
這就是飽受詬病的中外合作辦學“連鎖店”現象。2013年7月,教育部印發通報,劍指“連鎖店”:“這些辦學項目以數量擴張為目標,其實質是國外教育傾銷,無法保障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進,也無益于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
“近3年來,國家教育行政部門不僅對外國高校‘連鎖店’式辦學非常關注,而且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遏制了這一勢頭的蔓延。”林金輝指出,目前“連鎖店”現象仍然存在,但在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其根本解決指日可待。
中外合作辦學除了“做減法”,關停“連鎖店”,更及時“做乘法”,在教育教學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黨建午間文化沙龍”“黨建工作圖片展”成了亮麗的風景線。“我們借此讓學生認識到黨建工作對學校和學生發展的意義與價值,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該學院負責人指出。
“法人設置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培養的人才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接班人,堅持辦學的社會主義方向不容置疑。”林金輝指出,當前,我國中外合作辦學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推進,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加強,立德樹人成效顯著。
在河南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從新生入校開始,就不斷為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并加強班委會和團支部建設。
在福建農林大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對學生黨員積極分子進行培訓,安排專人跟進在國外學生黨員的教育、服務和管理,堅持不斷線,并為出國學生預備黨員辦理轉正手續。
在寧波諾丁漢大學,校內設有7個教職工黨支部、8個本科生支部、5個研究生支部以及業余黨校,還設立海外黨支部或留學地黨小組,形成黨建工作的全覆蓋。
境外辦學
亟待解決生源問題
今年2月,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舉行首批新生開學典禮,標志著中國知名大學第一所海外分校正式開始辦學,是我國高等教育境外辦學的一座里程碑。
中外合作辦學可以是國外高校“引進來”,也可以是我國高校“走出去”。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國經審批機關批準設立或舉辦的我國教育機構境外辦學機構和項目共有103個,其中機構5個,分別是老撾蘇州大學、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云南財經大學曼谷商學院、北京語言大學東京學院和北京師范大學—英國卡迪夫大學中文學院。“高校境外辦學標志著中國高等教育向‘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轉型。”林金輝指出,但總體上看,目前我國高校境外辦學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
《我國高等學校境外辦學發展報告》顯示,由于地域相鄰、文化相近等原因,國內高校拓展的海外教育市場主要集中于亞洲國家和地區,如新加坡、泰國、日本、斯里蘭卡、越南、加納等,還有少量外方合作者來自葡萄牙、德國、意大利等。
在專業設置方面,我國大多數境外辦學機構和項目開設的是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專業,如中醫藥、漢語言文學,占專業總數近40%。但在近年發展中,一些境外辦學機構、項目也開始發揮專業特色和優勢,比如西南大學與越南國立教育管理學院開展教育管理碩士項目,大連海事大學在斯里蘭卡開展航海技術、輪機工程等學科合作。
“調研顯示,海外辦學最大的問題就是生源不穩定。”林金輝介紹,如何吸引更多國際學生,是境外辦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教材本土化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
有專家指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還不具備大規模推行跨國高等教育輸出的實力和條件。在高等學校探索和起步階段,應從小規模、高質量入手,鼓勵先辦項目。同時,應鼓勵民辦高等學校的境外辦學。
“質量是高校境外辦學的靈魂與生命線,建議建立一支高素質國際化的師資隊伍,調整學科專業布局,提高課程質量和辦學層次,建立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境外辦學質量評價標準和質量監測體系。”林金輝指出。(記者 張 爍)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