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刊文提醒保護個人健康數據
摘要:谷歌和蘋果等科技巨頭正在進入健康領域。在本周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中,美國科學家發表評論文章提醒,這一趨勢盡管擁有諸多潛在的益處,但將人們的健康信息并入算法&ldq
谷歌和蘋果等科技巨頭正在進入健康領域。在本周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中,美國科學家發表評論文章提醒,這一趨勢盡管擁有諸多潛在的益處,但將人們的健康信息并入算法“黑箱”,可能會阻礙科學發展、加劇社會不平等。
目前,隱蔽的數字檔案正在改變社會的形態。譬如說,在線廣告是根據人們的年齡、位置、消費和瀏覽習慣量身打造的;而在健康領域,利用大數據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實現對個人健康的觀測和管理,并覆蓋全生命周期。其優點是可以及時發現個人身體健康異常并作出重大疾病風險預警,而不必完全依賴于傳統的體檢方式。不過,科學家也已發現這一趨勢存在的“暗面”。
此次,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賽智生物網絡的約翰·威爾班克斯與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埃里克·托普爾在一篇評論文章中稱,預計在未來,“企業能在人們不知情的情況下交易他們的健康檔案”,個人獲得的與健康有關的信息將深奧難懂、令普通人難以挑戰,而“醫學知識的增進,則被用于向人們營銷有關健康的服務——無論這些服務是否真的對他們的健康有益”。
兩位評論文章作者呼吁,應該發起一場類似環保運動的倡議活動,以揭開普通人健康數據的使用方式,并闡明這些信息在未來可以如何使用。在他們看來,企業已經取得了“類似小王國的地位”,而“監管企業最有潛力的方式是創建出可靠的開源競爭者”。
他們強調:“在涉及對我們個人數據的控制時,健康數據必須是底線。”(張夢然)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