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養出小龍蝦
摘要:陡溝鎮四位農民創新種養模式稻田里養出小龍蝦他們要帶動更多農民致富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文/圖 本報訊 7月16日,記者走進正陽縣陡溝鎮祝灣村正陽聚鑫水產養殖農民
陡溝鎮四位農民創新種養模式
稻田里養出小龍蝦
他們要帶動更多農民致富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文/圖
本報訊
該合作社負責人夏國厚拽了一把嫩嫩的草撒進稻田邊的水溝里,成群結隊的魚兒一下子游了過來,很快就把草吃光了。
“這是我們種的草,每天要割
“我們就到湖北等地學習稻蝦連作模式。”夏國厚說,他們在外地學習引進新的種養殖模式,把稻田里挖上環形溝,養魚、養龍蝦,稻田里水清、有水草、水源充足且水中微生物多,是養殖小龍蝦的理想場所。由于稻田里不打農藥,稻田里的雜草都由人工拔。他們四個每天要到稻田里拔草,皮膚曬得黝黑。
“2013年開始做這件事的時候,由于缺乏經驗,魚和龍蝦都被拉到外地銷售。”夏國厚說,到2014年,他們通過土地流轉,擴大到130多畝土地,成立了合作社,種養結合,在小龍蝦生長過程中,稻田不用化肥、農藥,生產出生態、優質小龍蝦和稻谷。他們的產品受到客戶的青睞,魚和龍蝦也有了很好的銷路,其中廣東一家企業以高價把他們種的優質水稻全部收購。他們終于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我們已經將種植養殖規模擴大到320畝。”夏心芳說,為充分利用稻田的空間,提高種養效益,合作社還將甲魚、鱔魚、鯽魚、鰱魚等“請”進來,稻田的生態循環鏈更加完整了。
“我們的小龍蝦供不應求。”夏心芳說,每公斤小龍蝦可賣到近40元,每畝水稻可產
這四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思想并不“土”,他們有更大的夢想,開始邀請周邊農戶一起參與“稻蝦共生”種養,技術由合作社提供,銷售由合作社“承包”,目前已有100多人加入合作社。
“我們的夢想就是帶動更多農民共同富裕。”夏國厚說,這個“稻蝦共生”種養模式,能產出更健康、安全的農產品,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