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書自掏腰包為村民修路
摘要:村支書自掏腰包為村民修路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王 珺 文/圖 本報訊 幾年前,他做生意走上致富路,為了帶領更多的鄉親致富,他被選為村黨支部書
村支書自掏腰包為村民修路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王 珺 文/圖
本報訊 幾年前,他做生意走上致富路,為了帶領更多的鄉親致富,他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村民修路、建橋、建房,發展鄉村經濟,讓大家過上了殷實富足的生活,他就是正陽縣銅鐘鎮王寨村黨支部書記鄭林。
一定要把村里的路修通
今年41歲的鄭林,高中畢業后,在村里辦起了窯場,因頭腦靈活,善于經營,日子逐漸富裕起來。2007年全面取消燒黏土磚以后,他把窯場改轉成燒水泥磚,收入頗豐,成為王寨村的致富能人。
王寨村由于多條道路不通,村民生活受到影響。富裕起來的鄭林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下定決心:“無論多難,一定要帶領鄉親們將路修通!”
2012年,他個人出資30萬元,整修了村里的一條主要干道,方便了周邊幾個村群眾出行。
2014年,王寨村“兩委”換屆,因村黨支部書記卸任,有著帶富能力的鄭林被群眾選為王寨村黨支部書記。
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后,鄭林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看到村委幾間房屋破舊不堪,20多個村民組沒有幾條像樣的路。尤其是村委周邊金莊到楊莊兩村組之間的道路因長年失修,坑洼不平,村民為此叫苦不迭。鄭林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村里修路沒錢、沒項目,他又一次決定出資為鄉村百姓再修建一條水泥路。2015年11月,鄭林出資13萬元,整修了一條長
墊資10多萬元修一座橋
該村葉莊至金莊路上的一座石橋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因歷經風雨,橋面只剩下兩個橋板,橋兩頭已經塌陷下去,成了危橋。
“說起這個橋我就生氣。”村民趙學功說,去年,他拉一車麥子從橋上通過,不慎連人帶車全部翻到河里,幾十袋麥子全部泡在水里,讓他氣得欲哭無淚。
鄭林說,2015年9月,他經過多次協調,爭取到了縣交通局鄉線管理所的項目資金為村里修橋,項目資金尚未到位,他就墊資11萬元修建成一座新大橋,切實解決村民出行難題。
“要想改變鄉村面貌,首先是修路。”作為王寨村支部書記,鄭林一心想的是為群眾多干點兒事。經過多方努力和村民“一事一議”,2015年11月,鄭林帶領村“兩委”一班人,爭取到縣財政局30.3萬元的項目資金,整修了一條
2015年12月,鄭林帶領村“兩委”積極創建優秀村黨支部,協調到縣組織部門的項目資金,無償騰讓出建設新村小區時規劃的土地,目前新村委大院已經落成,徹底告別了以往的破舊不堪的局面。
為帶動全村農業發展,2015年秋季,鄭林爭取到縣農業局6臺花生起壟播種機,引導村民發展花生起壟種植。通過近兩年的示范帶動,王寨村群眾已購進60多臺花生起壟種植機。當年鄭林又向縣電業局協調到用電項目,為全村換了6臺大容量變壓器,解決了全村群眾的用電問題。
“既然當了這個村支部書記,我就想實實在在干些事,把王寨村治理好,發展好,讓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就是辛苦一點兒,吃點兒虧也值了!”這就是一位村支部書記的肺腑之言。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