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史前生命或遭遇雙重災難
摘要:原標題:地球史前生命或遭遇雙重災難 本報訊一項新研究顯示,在著名的希克蘇魯伯隕石撞擊事件(約6500萬年前)之前,巨型火山噴發和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揭開了白堊紀
本報訊一項新研究顯示,在著名的希克蘇魯伯隕石撞擊事件(約6500萬年前)之前,巨型火山噴發和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揭開了白堊紀生物大滅絕的序幕。這些發現來自對南極洲化石的詳細分析,表明當時的幾十萬年中,地球生物經歷了雙重災難。
非鳥類恐龍與地球上3/4的物種在白堊紀古近紀分界時發生的一次大滅絕事件中消失了,這大約發生在6600萬年之前。導致這一滅絕事件的原因仍存在爭議,很多人把希克蘇魯伯隕石撞擊認為是主要原因,印度德干暗色巖火山噴發被認為是次要原因。然而,這兩個事件的時間很接近,化石證據不完整,使得區分它們很困難。
美國安娜堡密歇根大學Sierra Petersen和團隊利用從南極西摩島發現的高質量且完整的化石記錄研究了此次滅絕事件的整個過程。研究者使用了一種新的地球化學方法——碳酸鹽二元同位素古溫度測定,能更準確地計算出白堊紀與古近紀分界時記錄在軟體動物貝殼中的溫度變化。研究顯示,物種大滅絕和兩次溫度的迅速上升是對應的,第一次滅絕事件與德干暗色巖火山開始爆發對應,第二次規模稍小的滅絕事件和希克蘇魯伯隕石撞擊及白堊紀與古近紀的界限時間更加接近。
研究者在發表于《自然—通訊》的文章中提出,分界之前的滅絕事件增加了生態系統的壓力,使生態圈更容易受到隕石擊中后第二次滅絕事件的影響。然而,分離第二次滅絕事件中火山活動和隕石撞擊各自的作用依然很難。(魯捷)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科學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