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真成抑郁癥高發群體了嗎
摘要:原標題:大學生真成抑郁癥高發群體了嗎 近些年來,抑郁癥有遞增的趨勢,這是高校心理咨詢中心工作者的普遍感受。但僅靠一個學校的不完整統計,得出“智識高、求勝心
近些年來,抑郁癥有遞增的趨勢,這是高校心理咨詢中心工作者的普遍感受。但僅靠一個學校的不完整統計,得出“智識高、求勝心強的大學生,已然成為抑郁癥高發人群”這樣的結論有失草率。
近日,媒體關于某知名高校40名學生確診抑郁癥的文章在網絡上蔓延,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抑郁癥,出現在一個經濟連續高速增長20年的社會中,在一群被認為充滿活力、激情、高智商的大學生群體中,顯得尤為扎眼。
關于這篇抑郁癥的報道,媒體似乎很想販賣一個觀點:“智識高、求勝心強的大學生,已然成為抑郁癥高發人群”。可是,稍微具有一些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大學生是不是抑郁癥的高發人群,最起碼要有兩組數據:大學生的抑郁癥發生率,普通社會青年群體抑郁癥發生率。僅靠一個學校的不完整統計,得出這樣的結論有失草率。
密歇根大學抑郁癥研究中心認為,抑郁癥有三個基本的特點:其一,抑郁癥是一種真實的疾病,對大腦會產生影響;其二,抑郁癥是一種嚴重且常見的狀態;其三,抑郁癥不分性別、年齡、社會經濟地位。
近些年來,抑郁癥有遞增的趨勢,這是高校心理咨詢中心工作者的普遍感受。本文限于篇幅,不打算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就引發抑郁癥的原因而言,也沒有定論,學界通常認為,基因、激素水平改變、特定的疾病、壓力、哀傷、物質濫用等因素,其中任何一種或幾種因素的結合都可以導致抑郁癥。
需要厘清的是,抑郁和抑郁癥是不同的。抑郁,指情緒低落,這是人人都會經歷和體驗的感受。抑郁癥的確診有嚴格的診斷標準,包括兩周以上的病程等。所以,不要隨意在網絡上為自己做“抑郁癥”的診斷,還是要通過正規途徑尋求專業的幫助。
還需知道,絕大多數的抑郁癥是可以完全治愈的。即便如此,預防仍然勝過治療。如何預防抑郁癥?根據我在高校咨詢中心工作的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預防。
在身體層面上,要注意鍛煉。每周三次30分鐘以上的運動,可以將血液中壓力激素(可的松)的含量維持在健康的水平。《呂氏春秋》中有一段話: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規律的身體運動,對預防抑郁和改善情緒很有作用。被診斷有抑郁癥的大學生,大都不愛運動。所以,養身靠動,養心靠靜,人生要動靜結合。
在心理層面上,要學會愛己、愛人。所謂仁者壽,心理學研究也發現,大方的人更長壽。真正懂得愛自己的人,才會愛別人,也會照顧好自己。另外,愛自己的人懂得感恩,而感恩是一種非常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品質,表達感恩更是有利于身心的行動。

在精神層面,要有追求,活出生命的意義。感受不到生命的價值,便很容易被挫折擊垮。無論經歷如何的困頓,都不忘彈彈琴唱唱歌,保持積極的心態。積極心理學認為,意義感的獲得,在于為超越自我之外的目標服務。一個人如果只想著自己,在精神層面上,將很難體驗到意義,心理便可能脆弱不堪。
抑郁癥本身并不可怕,對待抑郁癥,需要科學的態度,理性的認識,積極的預防。可以說,關注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是物質生活富足之后,社會心理的普遍需要。(宋振韶)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京華時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