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白的“金磚”
摘要:□晚報記者 劉永奇 通訊員 李淑敏 文/圖70多歲的苗先生家里有點兒積蓄,他平時喜歡收集一些藝術類的藏品。最近他通過“電視購物”收藏了一批“金磚銀
□晚報記者 劉永奇 通訊員 李淑敏 文/圖
70多歲的苗先生家里有點兒積蓄,他平時喜歡收集一些藝術類的藏品。最近他通過“電視購物”收藏了一批“金磚銀條”。雖然花了大價錢,但想著這些“高級藏品”未來升值潛力巨大,苗先生就會時不時拿出來把玩一番。看著這些閃閃發光的“寶貝”,苗先生心中有一種滿足感。
在苗先生眼里,這些藏品可是“不同尋常”,因為不久以后就會有人上門出高價回收。然而,約定時間過去多日,苗先生仍然沒有等來回收藏品的人。感覺不對勁的苗先生仔細對這些藏品進行檢查,發現所謂的金磚只是鍍了“金”的金屬塊……
俗話說,“盛世收藏亂世金”。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收藏市場空前繁榮,收藏熱幾乎席卷全國。如果您是一位收藏愛好者,曾經有過電視購物或網絡購物的經歷,并經常收到聲稱以高價回購等推銷藏品的陌生電話,您可要小心了。上述中的苗先生,就是被騙子盯上的“獵物”。
購買“藏品”盼高價回購
“您好!請問是苗先生嗎?”2015年8月的一天,70多歲的遂平縣城居民苗先生突然接到一個陌生男子的電話。該男子自稱是國內某知名購物平臺貴賓部的高經理。“非常榮幸地通知您,公司正在對貴賓客戶進行感恩大回饋,您可以購買一些藏品,下個月公司將高價回收?;厥盏腻X您可以取走,也可以存到公司入股。”這名男子說。
苗先生平日愛好收藏,之前經常在某知名購物平臺買東西。對這個主動打來的電話,苗先生半信半疑。但高經理反復介紹這批藏品收藏價值高,升值空間大,且貨到付款,不滿意當場退貨等,苗先生有些心動了。為保險起見,苗先生讓高經理將藏品的照片傳給他。“這個購物平臺全國知名,肯定不會自己砸自己的牌子。再說是貨到付款,到時候相不中不要就是了。”苗先生這樣考慮,便將自己的地址告訴了對方。
沒幾天,快遞公司送貨上門,苗先生當場支付8888元錢。“八國聯軍金磚8800元/塊、五羊納福銀條2880元/根、奧運會紀念金章5000元/枚……”苗先生向記者一一展示。僅2015年8月和9月,苗先生就購買了多件藏品,每次都是貨到付款,總共花了5萬多元錢。
最讓苗先生難以拒絕的是高經理的承諾。“他說我是貴賓客戶,購買這些藏品,過一段時間公司會高價回收。”苗先生說。
但直到現在,高經理及所謂的張總、楊經理、楊總等人都未聯系苗先生談回收藏品的事。苗先生每次打電話詢問,對方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
“2015年9月初,高經理再次打電話讓我購買藏品,但因為之前他們一直沒有回購藏品,我不同意繼續購買。一名自稱張總的男子給我打來電話說,高經理準備來駐馬店,讓我再買一些,他會讓高經理特別關照,加倍補償我,我才同意繼續購買。9月9日,我收到貨后付款。9月10日,高經理說他已到駐馬店,但他一直不與我見面。直到11月,一名自稱楊經理的人打電話說高經理和張總去北京了,現在他接任經理,讓我繼續買藏品,他保證兌現之前高經理和張總沒有兌現的承諾,且價格減半。我急于脫手,就又花5000元錢買了一批藏品。沒過幾天,楊經理打電話說他已到遂平,發了一件9980元的貨讓我簽收。我態度很堅決,堅持只有見面才能簽收。12月初,一個自稱楊總的人說他把楊經理開除了,讓我繼續買藏品。我說以前的承諾都沒兌現,我不會再買了。楊總說9980元的貨只收我4800元錢,最后說只要付2000元就可以,他馬上派人過來回收。我聽到付2000元就可以,意識到自己被騙了,這才報了警。”在公安派出所內,苗先生后悔不已。
挖出“藏品”詐騙團伙
“接到苗先生的報案,我們立即成立了專案組。從被害人接收的快遞包裹發貨地入手,我們遠赴江蘇省無錫市的幾家快遞公司調查取證。”專案組民警說,經過近三個月的偵查,最終鎖定張某、羅某等人有重大作案嫌疑。在無錫警方的大力支持下,他們在江蘇省無錫市將張某(男,25歲,江蘇省邳州市人)、羅某(男,25歲,河南省信陽市息縣人)、袁某(女,28歲,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人)、王某(男,28歲,江蘇省睢寧縣人)、田某等15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張某等人對假冒某知名購物平臺職工、藏品部經理,以高價回購藏品為名實施詐騙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據了解,該詐騙團伙的“老總”為張某,日常事務、職工培訓、業績考核等由羅某負責。王某是倉庫管理員,根據前臺發送的業務單發貨。田某是前臺,負責考勤、接待、招聘、發業務單等。袁某等人則是直接與客戶聯系的“業務員”。
專案組民警稱,該犯罪團伙組織嚴密,分工明確,已形成非法獲取被害人信息、購銷等一整套體系。有人負責非法獲取公民信息,有人負責購進假藏品,包括假收藏證書、鑒定證書等,有人負責前臺接待和招工,有人負責提貨、發快遞,還有人編造誘騙客戶購買假藏品的銷售語言模式“話術”,并將“話術”的使用方法傳授給“業務員”,讓他們每天按照事先編造好的“話術”,撥打網絡電話向客戶推銷假冒產品,以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
所謂藏品都是網購貨
“我用鋼鋸鋸開其中一塊金磚,里面是白色的,根本不是純金。”苗先生氣憤地告訴記者。
據犯罪嫌疑人交代,所謂的紀念章、字畫、紀念幣等藏品都是假的,大部分是從網上購買的,并不含金銀成分,里面的收藏證書、鑒定證書也是假的。如所謂的抗日戰爭紀念幣、熊貓紀念幣等,是廉價金屬打造的,沒有任何收藏價值。
“在實施詐騙時他們會說,這些藏品都是經過認證的,材質為黃金或白銀,有很高的收藏價值,轉手即可賺錢。有時候他們會說過一段時間將高價回收、有優惠、和拍賣公司合作進行拍賣、有贈品等??傊?,他們想方設法讓客戶購買。”民警說。
記者了解到,像《清明上河圖》《富貴牡丹》等字畫及羊年紀念章、鄧小平像章、航空母艦銅章等,都是那些人從網上購買的,原價只有100多元或幾百元,賣給客戶時就數倍往上翻,賣幾千元甚至萬元以上。
至于客戶資料,大部分是張某從某知名購物平臺職工手中花錢買來的,這些客戶都熱愛收藏,并有過電視、電話購物經歷。張某把這些資料交給羅某,羅某通過電腦發到每個“業務員”的操作系統,“業務員”再和客戶直接聯系。
因為這些資料是有限的,所以一直在“業務員”之間循環。如果客戶對推薦的藏品沒有興趣,第一個“業務員”就會把資料交給下一個“業務員”繼續聯系,如果對方還不感興趣,就再交給另外一個“業務員”。循環的時候,他們會改一下頭銜和名字,比如說換成經理、總經理什么的,就是為了騙取對方的信任。
精心演繹的“話術”
據警方介紹,這個詐騙團伙的成員都是80后、90后,都接受過教育,有的還是大學畢業生,有著豐富的銷售經驗。他們聚在一起走上詐騙之路的根本原因,就是想走捷徑發不義之財。
張某,該犯罪團伙的“老板”,標準的90后,曾在某知名購物平臺做過部門主管,熟悉電視購物、電話銷售業務,一直籌劃著開一家自己的公司。2014年5月,他帶著從該購物平臺辭職的幾個人在無錫市某小區租了間辦公室,弄了幾臺電腦,開始從事通過電話銷售。剛開始,他們冒充某知名購物平臺的職工賣掛燙機、足浴盆等物品(之后在誘騙客戶購買假藏品時作為贈品使用),結果賣得不好,利潤很低。
為了盡快獲取更多利潤,2014年底,張某開始用假的或價值很低的收藏品實施詐騙。2015年初,張某成立一家公司,繼續進行詐騙。
為什么要冒充某購物平臺的工作人員呢?一名“業務員”說,因為他們的詐騙對象大都是一些知名購物平臺的客戶,而該購物平臺是上市公司,有名氣,客戶容易相信。
為了提高“業務員”的“工作業績”,張某把自己以前的同事、某知名購物平臺的培訓師羅某“挖”了過來,讓他培訓員工,主要內容就是“話術”。
“話術”就是想方設法取得客戶信任,讓客戶對產品感興趣,吸引客戶購買,及針對客戶的各種提問怎么應對。比如說這種藏品是為了紀念什么而生產的,發行量多少,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99.9%純金或純銀制作的,升值空間很大,轉手即可賺錢,公司會幫助拍賣、轉手,還會上門回收等,以此吸引客戶。
為了讓“業務員”的“表演”更加逼真,羅某等還用心制作了精彩的“劇本”,儲存在每個“業務員”的電腦上。“業務員”袁某說,公司給她的“劇本”中有各種假藏品的圖片及文字說明、標價等,每次她都是按照“劇本”上寫的內容與客戶溝通,如毛澤東紀念金幣是純金打造的等。如果客戶覺得有點兒貴,他們還會提出送一些贈品,有手表、皮包、吸塵器等。
至于回收,一般“業務員”向客戶介紹完假藏品后,如果客戶不想要,或者手里資金緊缺,“業務員”就會問客戶是否愿意把手里的東西轉手以便回籠資金,公司會幫助轉手、拍賣或者上門回收。但是根據規定,想轉手、拍賣或讓公司回收,客戶必須再次購買公司的藏品,目的是騙客戶繼續購買。等客戶付款購貨之后,如果再問回收的事,“業務員”就以各種理由推脫,隨后不了了之。
當記者問袁某為什么明知自己的行為是詐騙還要這么做時,袁某坦率地回答,為了多拿點兒業績、提成,多掙錢。據統計,從2015年6月至今,袁某詐騙了近60名客戶,涉案金額30萬元左右,如果算上底薪和提成,她得到了8萬元左右的贓款。
“這個犯罪團伙平均每月詐騙所得在20萬元左右,從公司成立至今,已經詐騙了200余萬元。”辦案民警說,目前該犯罪團伙成員已經被依法起訴,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警方提醒:廣大收藏愛好者購買藏品時,一是要通過正規的渠道購買;二是購買的紀念幣一定要有面值,還要有中國人民銀行的標志;三是要有相應的收藏知識。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