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二福義務護路三十載
摘要:身殘志堅 回饋社會張二福義務護路三十載群眾稱他為特殊的“護路員” □晚報記者 王冬霞 通訊員 陳富立 文/圖 本報訊 30年執著堅守,30年風
身殘志堅 回饋社會
張二福義務護路三十載
群眾稱他為特殊的“護路員”
□晚報記者 王冬霞 通訊員 陳富立 文/圖
本報訊 30年執著堅守,30年風雨人生。殘疾人張二福為父老鄉親義務修路、護路,把青春和汗水都奉獻給了社會公益事業,被群眾譽為特殊的“護路員”。昨日,記者對他進行了采訪。
據了解,今年58歲的張二福是西平縣蘆廟鄉順河村村民,一級殘疾,因患小兒麻痹,下肢不能行走,以輪椅代步。郁悶、猶豫和彷徨伴隨著他走過童年和少年時代,但他不甘寂寞,珍惜生命,立志為社會做貢獻,做一個對大家有用的人。
張二福從28歲開始,就對本村道路進行整修。他靠一副輪椅、一個鐵桶、一把鐵锨和“滴水穿石”的精神,為村民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他心中只有一個想法:讓全村群眾走平坦的道路。于是,他早出晚歸,不管酷暑嚴寒,不論春夏秋冬,整天奔波在村莊的道路上。
為了尋找石子、磚渣等墊路材料,他常常坐著輪椅,帶著鐵桶來到荒野,一塊一塊地撿,一桶一桶地積累,直到把路面鋪平墊實為止。每當看到村民們在平坦的鄉間道路上舒適地走著、聊著、談笑著的時候,他臉上就露出欣慰的笑容。
2013年夏季的一天,張二福正在該村通往粱棒莊的路上墊路。不料,天空烏云密布,電閃雷鳴,下起了瓢潑大雨。他還沒來得及收拾工具,就被淋成了落湯雞。當時這段路還是土路,經過雨淋,道路泥濘難走,更不用說靠輪椅了。他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好不容易坐上輪椅,但輪子就是轉不動。正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迎面走來一個打傘的老人。張二福抹去臉上的雨水,仔細一看,原來是鄰居張大叔。張大叔二話沒說,推著輪椅帶他回家。當村民向他伸出大拇指時,他卻搖搖頭說:“我沒干啥,我沒干啥。”
記者采訪張二福時,村民們都對他贊不絕口。一名村民說:“二福是我們村助人為樂的榜樣,是大家學習的模范”。面對大家的熱情贊揚,張二福說:“為大家做點事情是應該的。”
張二福告訴記者:“我做的這點小事不算什么,希望在有生之年為鄉鄰多干點事。”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張二福只講奉獻,不求回報,為大家義務修路、護路,默默無聞地走過了30個春秋,鋪路墊路累計10多公里,用大愛譜寫了不平凡的人生樂章。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