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里的中國
摘要: 在很早的時候,姓和氏是分開的,漸漸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只叫姓容易混淆,比如葛姓,本來是瑯琊諸縣人,后來遷居陽都。陽都本來有姓葛的,又搬來了姓葛的,怎么辦?
在很早的時候,姓和氏是分開的,漸漸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只叫姓容易混淆,比如葛姓,本來是瑯琊諸縣人,后來遷居陽都。陽都本來有姓葛的,又搬來了姓葛的,怎么辦?就必須得想個辦法區分開,這就是后面的復姓以及氏的由來。
人口越來越多,一個姓就分出來很多分支,這些分支被稱為氏族,這個時候姓和氏加起來叫的辦法逐漸開始流行,并漸漸穩定下來。這樣姓氏便成為團結宗族的象征,擁有同一個姓氏對于一個族群來說是很重要的,這在后面我們中國的歷史中會慢慢凸顯。姓氏,代表的正是中國人對于團隊,對于族群的熱愛。
氏族的人口慢慢變多,就演變成了國家,而國家的產生,從姓氏這個層面來說,更是空前絕后的繁榮期,某一氏族在與其他氏族爭斗中,取得了勝利和土地,建立了國家,那么這個氏族的姓氏也自然而然變成了一個所謂“高貴”的姓氏。自夏啟篡位建立夏朝之后的幾千年里,不管時代怎么更迭,朝代怎么變換,總有一樣是不變的,那就是“父傳子,家天下”。按照這些帝王的理想,他們希望自己的氏族能夠永遠統治國家,于是,自己氏族的姓氏,也就被推到了一個特殊的位置,我們現在稱之為“皇姓”。例如周朝的“姬姓”、漢朝的“劉姓”、唐朝的“李姓”、宋朝的“趙姓”。
中國人把姓氏看得非常重要,正是因為非常看重,所以出現了很多問題。我們經常說的嫦娥仙子,其實并不叫嫦娥,而是叫恒娥,因為與漢文帝劉恒的名字沖突,所以后來被改為嫦娥,這種情況叫作“避圣諱”。這種情況在古代非常常見,秦漢時期籍氏為了避楚霸王項羽的名字,改姓為席。這也是我們在閱讀古典文獻的時候經常看到一人兩姓的原因,在我們讀書的時候要注意了:商鞅、公孫鞅、衛鞅可都是一個人。
幾千年來,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行進,姓氏,在歷史的潮流中,朝代的更迭下,不斷變換,而唯一不變的是中國人對于家族的熱愛。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