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七號成功首飛
摘要: 長征七號成功首飛刷新我國航天史多個紀錄 空間實驗室任務順利開啟 6月25日晚,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新建成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標志著中國載人航
長征七號成功首飛
刷新我國航天史多個紀錄 空間實驗室任務順利開啟
刷新我國航天史多個紀錄
25日20時整,“點火”口令下達,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從距離海邊約
“火箭總長53.1米,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個直徑2.25米助推器,起飛重量597噸,運載能力達到近地軌道13.5噸、太陽同步軌道5.5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長征七號總設計師范瑞祥說,長征七號首飛成功,將大幅提升我國進入空間能力。
據介紹,此次發射刷新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紀錄。首先,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其運載能力達到13.5噸,是中國以往運載火箭的1.5倍。
其次,發射占位用時突破極限。發射占位是指到達發射區之后,在發射區停留時間。從垂直轉運到成功發射,長征七號只用了84個小時,是我國目前發射占位最短的火箭。與以往垂直轉運只運輸火箭不同,長征七號采用了更大更快的新型活動發射平臺,火箭和設備同時垂直轉運,到達發射工位后不再測試,簡單準備后就能夠發射,達到“即到即打”。
再次,長征七號是我國首次在海洋環境下發射的火箭。與內陸發射場相比,海南文昌發射場濕熱多雨和臺風頻繁的氣候條件,對火箭上的精密儀器和設計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長征七號火箭團隊為此建立了專門的攻關項目,研究火箭對海南自然環境的適應技術,開展了多項試驗并最終通過了嚴格的考核驗證。長征七號的成功發射,表明我國運載火箭已具備在復雜氣象、氣候環境下全天候發射能力。
首艘貨運飛船明年4月發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說,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將于2017年4月由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不僅可以滿足發射貨運飛船的需求,而且未來還將承擔中國航天多種類型的發射任務。
長征七號作為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基本構型,面向主流衛星市場,適應面更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七號副總設計師程堂明說,通過改型或與上面級組合,長征七號覆蓋大多數主流衛星所需的運載能力,是我國未來航天發射任務的“主力軍”,未來將成為在役主力火箭的“接班人”,肩負著長征火箭技術進步和更新換代的歷史重任。
程堂明介紹,長征七號首飛是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的首戰,它的誕生為載人航天工程提供了可靠的運輸工具。完成此次首飛任務之后,長征七號未來將承擔我國首個空間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發射,為我國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搭建起“天地運輸走廊”。
“到2020年,載人航天工程中很多任務將由長征七號來承擔。”程堂明說,長征七號是為空間站工程研制的全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前期執行發射貨運飛船任務,后續將執行發射新型載人飛船的任務。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完成定選
武平在介紹空間實驗室任務整體安排以及后續任務準備和計劃安排情況時表示,神舟十一號任務航天員乘組已完成定選。
據介紹,2010年中央批準實施空間站工程,分空間實驗室任務和空間站研制建設兩個階段實施。空間實驗室階段的任務目標是:突破和掌握貨物運輸和補給、航天員中期駐留、地面長時間任務支持和保障等技術,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為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積累經驗。
武平說,為滿足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要求,空間實驗室階段改裝研制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新研制了長征七號運載火箭、貨運飛船和應用載荷,研制生產了長征二號FT2、遙十一火箭和神舟十一號飛船,并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新建了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工位及相關設施設備。
根據任務目標,空間實驗室任務共安排4次飛行任務,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圓滿成功后,后續3次飛行任務分別為:9月中旬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10月中旬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11月中旬神舟十一號返回艙實施返回;2017年4月中旬,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
目前,后續各項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正按計劃推進。其中,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以及配套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已完成出廠測試;神舟十一號任務航天員乘組已完成定選,正在進行任務強化訓練;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遙二火箭正在研制生產和總裝測試。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王經中26日表示,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下半年將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擇機發射。
返回艙昨天下午安全著陸
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高約2.3米,最大外徑2.6米,總質量約2600千克,于6月25日和遠征1A上面級一起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軌飛行時間約20小時,主要用于獲取返回艙飛行氣動力和氣動熱數據,驗證可拆卸防熱結構設計、新型輕量化金屬材料制造等關鍵技術,并開展黑障通信技術試驗。
相關新聞
“河南造”起重機
助力長征七號升空
河南衛華工程師、技術部部長崔然告訴記者,發射場使用了衛華生產的5臺橋式雙梁起重機,主要使用在吊裝、轉運、燃料加注等環節。
“我們生產的起重機和普通起重機相比,最大的特點和優點,就是我們自主研發的防搖擺技術。”崔然說,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火箭發射的任何一道工序對精度都有極高的要求。普通起重機搬運物料時會難以避免地產生慣性搖擺現象,給火箭發射造成極大困擾。
防搖擺技術,通過模擬運動規律、設計數學模型等,利用計算機控制關鍵部件的運行,實現了技術的突破,最終把搖擺的角度降低到0.2°以內,把搖擺的幅度降低了95%,使起重機吊起重物時“穩如泰山”,而不再是“搖搖擺擺”,可以精確地實現操作意圖。“該技術還極大地增加了安全系數,減少了等待搖擺消除的時間,把工作效率提高了30%。”崔然說。
據了解,河南衛華的防搖擺技術,已經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能做到對“搖擺”完美控制的起重機,全球“僅此一家”。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