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潮汐瓦解事件可分析黑洞引力效應
摘要:原標題:用潮汐瓦解事件可分析黑洞引力效應還可測量黑洞自旋 [導讀] 雖然本次研究中科學家并沒有估計這個黑洞的自旋,但他們指出,隨著未來對氣體流動建模的改進,將可能用
[導讀] 雖然本次研究中科學家并沒有估計這個黑洞的自旋,但他們指出,隨著未來對氣體流動建模的改進,將可能用于測量黑洞的自旋——這樣我們不僅可以測量那10%主動吸積的黑洞,也可以測量宇宙中另90%“不積極”的休眠黑洞,進而窺視黑洞這一宇宙中最神秘現象的性質和行為。
用“潮汐瓦解事件”可分析黑洞引力效應
科技日報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期刊上22日在線發表的一篇宇宙學論文,報告了一個通常處于休眠狀態的超質量黑洞(SMBH)撕碎了一顆臨近的恒星。該研究分析了收集到的X射線數據,這些數據來源于這顆恒星經歷的“潮汐瓦解事件”和被吸入超質量黑洞的過程。這為研究通常處于沉睡狀態的黑洞的引力效應開辟了新方法,并可以將其用于測量黑洞的自旋。
目前,人類對超大質量黑洞周圍時空的了解,是基于積極吸積的黑洞。遺憾的是,有90%的超大質量黑洞處在休眠狀態——相當于是“沉睡的巨人”。而“潮汐瓦解事件”對我們來說相當于短暫喚醒這些“巨人”,為研究這一數量龐大的黑洞提供了機會。這一事件通常在一顆恒星太過靠近星系中心的黑洞時發生,黑洞產生的潮汐力會撕裂這顆恒星,部分恒星碎片會被高速分裂,或進入了黑洞的吸積區,或被拋射進入宇宙空間里。而如果某些物質落入黑洞中,則會導致不同X射線信號出現。
此次,美國馬里蘭州大學艾琳·卡拉和她的研究團隊,使用被稱為“X射線混響映射”的技術,重新分析了2011年探測到的被判斷為一次“潮汐瓦解事件”的X射線數據,也就是“Swift J1644+57”。他們報告了對鐵發射的X射線的回聲,即被稱為混響的觀測結果。對這些混響的分析,揭示出它們來源于吸積流的內部,并伴隨著以高達光速一半的速度流出的反射氣體。
雖然本次研究中科學家并沒有估計這個黑洞的自旋,但他們指出,隨著未來對氣體流動建模的改進,將可能用于測量黑洞的自旋——這樣我們不僅可以測量那10%主動吸積的黑洞,也可以測量宇宙中另90%“不積極”的休眠黑洞,進而窺視黑洞這一宇宙中最神秘現象的性質和行為。
張夢然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