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之良——藝無止境的追夢人
摘要:□晚報記者 許靜 文/圖不久前,2015~2016年度河南省“百佳民間文化能人”評選結果揭曉。全省共有89人被評為“百佳民間文化能人”,我市有5人獲此殊
□晚報記者 許靜 文/圖
不久前,2015~2016年度河南省“百佳民間文化能人”評選結果揭曉。全省共有89人被評為“百佳民間文化能人”,我市有5人獲此殊榮,確山縣文化館退休干部梅之良名列其中。
梅之良和他的書法作品。
初夏的確山小城,山清水秀,鳥語花香。6月16日,記者慕名前去采訪剛剛當選為河南省“百佳民間文化能人”的梅之良。
梅之良居住的御龍苑小區位于確山縣城的西北角,西倚盤龍山,北臨三里河。擇此而居,其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性情不言自明。記者置身其間,也覺心曠神怡。
進入御龍苑小區,梅之良早已在此等候。未曾自我介紹,我們已經認出彼此。老先生年逾古稀,敦厚而儒雅、質樸而時尚,讓記者備感親切。
記者跟隨梅先生來到他位于四樓的家中,他的家很干凈,可謂一塵不染。他的書房面積不大,但擺設緊湊且雅致。書房大致分為兩大功能區:一個為創作區,一張書桌、一把木椅,書桌上放著筆墨紙硯和一些書籍;一個為會客區,一套沙發、一張茶幾。記者突然想起了《陋室銘》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的名句來。就在記者正欣賞墻上他創作的字畫時,梅先生為記者和自己斟上熱茶。我們的交談便由此展開了——
經歷坎坷
梅之良今年74歲,祖籍北京。祖上為滿族,正黃旗,當年很是風光??墒牵S著清朝的土崩瓦解,梅之良的祖上家道中落,一切輝煌都灰飛煙滅了。
梅之良的父親本是國民黨部隊馮玉祥部的一名校級官員,抗戰期間曾在確山駐扎,由此結識一位確山姑娘并結婚成家,生育了兒子梅之良。
新中國成立前夕,梅之良的父親所在的國民黨部隊投誠解放軍。解放軍部隊首長看他文化水平較高,又寫得一手好字,欲留他在部隊工作,可他顧念妻兒,執意回到確山的家中。
解放后,梅之良的父親到確山縣印刷廠從事公文工作。他生性膽小怕事,處處謹小慎微。但是,梅之良的父親只求平安的愿望最終還是破滅了,在后來的階級斗爭擴大化中,他被打成了“歷史反革命分子”。
可以想象,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梅之良的處境是多么艱難。因為家庭成分和父親的問題,梅之良的學生生涯差點兒中止于小學畢業之時。那年,確山初中新生就要開學了,梅之良與一群小學同學一起歡天喜地去看榜單。同學們都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可是,梅之良找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不見自己的名字。他想:是不是抄榜時不小心漏掉了?就去問老師??衫蠋煂λf,因為政審不合格,他未被錄取。聽后,他傷心得嚎啕大哭。幸虧城關鎮中學建成招生,錄取了他,他才得以繼續上學。
好景不長,1960年鬧饑荒,他餓得奄奄一息、氣若游絲,哪里還有力氣上學?他的校園生涯由此中斷。
1962年,部隊招兵,風華正茂的梅之良報名應征,因才藝出眾,被部隊看中,可在后來的政審中又被刷掉。從此,梅之良不敢再有什么奢求,到城關鎮白石廠當了工人。“文革”后,梅之良調入確山縣豫劇團,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歷任會計、事務長、團長,后調至縣文化局文管所工作,1990年調入縣文化館工作,后任館長直到退休。
吹拉彈唱樣樣精
梅之良愛拉二胡。
通過與梅之良先生交談,記者感到他愛好廣泛,學識淵博。古今中外、自然社會,他都能侃侃而談。他寫得一手好字,且硬筆毛筆皆工。他的硬筆楷書既端莊質樸又峻拔清秀。他的毛筆書法承古而不拘泥于古,又有隨心所欲的灑脫。
當然,梅之良先生最令人稱道的還是其文藝方面的才華和成就。
梅之良文藝方面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確山縣豫劇團工作的二十多年里,尤其是擔任團長后,他組織排練、參與演出的現代劇,豐富了當地城鄉群眾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
“文革”結束后,梅之良先生參加了文化工作隊,下鄉進廠演出,與同事一起學習并自編自演了系列現代劇和相聲、快板等曲藝節目。1990年調入縣文化館后,他積極參與文藝會演等活動。他創作的小戲曲《祝壽》《老兩口贊保險》在駐馬店地區文藝會演中分獲一、二等獎,后代表地區赴省演出,獲一等獎。
梅之良先生擅長樂器演奏,不論是西洋樂器還是民族樂器,不論是管樂還是弦樂,大都信手可彈。1994年,在他的倡議下,縣文化館組建了銅管樂隊,由他負責訓練。如今,這支銅管樂隊已小有名氣。他書房的一角,擺放著二胡、大提琴、單簧管、揚琴、中阮、葫蘆絲、巴烏等樂器。
與記者交談中,梅之良順手操起一把二胡,凝神斂容、調弦端弓,拉起了電視連續劇《西游記》的插曲《女兒情》。悠揚而深情的樂曲響起來,記者沉浸其中,不禁想起古人的經典名句“如泣如訴,如怨如慕”、“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之良的學歷不高,但他學識淵博。他在文藝方面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學習和正規的訓練,但道行頗深,緣何?記者覺得,這一方面緣于他的天賦,一方面緣于他的勤學苦練。
梅之良先生認為,文化是音樂藝術的基礎,沒有深厚的文化做基礎,音樂只能是空中樓閣。因此,他從小就酷愛讀書。那個年代,讀書屬于奢侈,根本就沒有書可讀。為了讀書,他沒少吃苦。
一次,他在書店里看到一本心儀已久的書,卻無力購買,于是,就千方百計地攢錢。父母讓他買鹽、打醬油找回的零錢,他都存起來。大半年過去了,買書的錢終于攢夠了。然而,等他將一把臟兮兮的硬幣擺上柜臺時,營業員卻告訴他,書早已賣完了。如今,說起這件往事,他仍心酸不已。
梅先生的二胡是從二舅處受到的啟蒙。二舅與一位楊姓朋友會拉二胡,兩人常常在一起切磋琴藝。梅之良就纏著他們學拉琴,并要拜他們為師。開始,二舅不同意,對他說:“拉二胡既不當吃,又不當喝,學它有啥用?你年紀輕輕,學一門謀生的手藝,才是正道。”可梅之良覺得二胡好聽,鐵了心要學。二舅拗不過,只好教他。誰知道,梅之良竟然與二胡那么有緣,僅學三天,就能將《東方紅》的曲子拉得有聲有調。二舅大喜,就將他收為徒弟,經常耐心地手把手教他。
“文革”結束后,有很多地區和省里的干部被下放到確山,其中,一些文化名流和藝術大師進入梅之良所在的劇團。梅之良大喜過望,千方百計地接近他們,與他們結為好友,如饑似渴地向他們討教。那一段時光,梅之良收獲頗豐,曲藝、戲劇、器樂方面的技藝長進很大。
逐夢之旅永不停息
文化藝術無止境,逐夢之旅永不停。記者認為,這句話是梅之良先生人生的真實寫照。因為,不論是天真爛漫的少年時代、風華正茂的青年時代、年富力強的中年時代,還是從容淡定的老年時代,他都心存五彩之夢,并為夢想的實現而努力。
從參加工作直至退休,漫漫數十年,梅之良大都是在文化領域工作。他熱愛文化事業,不論是在城關白石廠宣傳隊、縣豫劇團、縣文管所工作,還是在縣文化館工作,每個單位,每個崗位,每項工作,他都干得非常出色。
如今,梅之良年逾古稀,早已從工作崗位上退休,本該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墒牵e不下來,仍然在讀書看報、寫字作畫……仍然在忙著參與組織各種各樣的社會文化活動。為了普及樂器演奏藝術,為確山培養更多的文化人才,他辦起了青少年樂器演奏培訓班,并指導他們參加各種樂器的國家考級。
目前,確山縣道德大講堂辦得如火如荼。梅之良老先生積極投身其中,幫各單位策劃、創作、排練,整天忙得不亦樂乎。“半個月前,我為縣公路段創作了豫劇清唱,為縣勞動局編排了群口相聲,效果不錯!”說起這些,老先生臉上洋溢著自豪和幸福。
記者采訪結束,梅之良先生帶著孩童般的稚氣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小秘密:他能演奏各種樂器,唯獨不會彈樂器之王鋼琴,這是他最大的遺憾。目前,他已下了決心,購買一架鋼琴,習練鋼琴彈奏。
望著面前這位清癯而堅毅的老人,記者不由憧憬:不久,這充滿文化氣息的小小書房里,又將響起鋼琴那美妙的旋律。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