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家壽險公司總保費連續兩月環比負增長
摘要:原標題:39家壽險公司總保費連續兩月環比負增長自3月21日至5月末,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新政正式實施兩月有余。在這期間,有39家壽險公司的總保費連續兩月出現環比負增長,
自3月21日至5月末,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新政正式實施兩月有余。在這期間,有39家壽險公司的總保費連續兩月出現環比負增長,有13家公司5月份保費下滑超過50%,3家公司連續兩月下滑超過100%。這是《證券日報》記者根據保監會發布的險企保費梳理出來的數據結果。(更詳細數據見“證券日報微保險”,回復“201605”查詢。)
記者發現,自中短存續期產品新政實施后,雖然不少中小壽險公司保費節節下滑,但從4月份與5月份的環比數據來看,壽險公司正通過調整業務結構等方式保持增長速度,5月份保費環比負增長的險企數量在逐步減少。數據顯示,5月份有46家壽險公司保費環比負增長,而4月份有58家,負增長險企數量較4月份減少12家。
“中短存續期產品規定實施后,規模保費增速逐步放緩;伴隨當年 5 年期以內產品過渡期額度的消耗殆盡,長期型產品對壽險公司的銷售渠道提出了更大挑戰;目前部分中小型壽險公司依然存在產品結構過于單一和依賴理財型產品的現象,代理人隊伍建設和價值保費轉型依然任重道遠。”中銀證券昨日發布的研報如此評論。
萬能險增速放緩
從壽險公司保費收入來看,今年前5個月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2302.51億元,同比增長50.43%。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913.96億元,同比增長90.13%。
值得一提的,隨著中短存續期產品新政實施的推進,以及險企主動對業務結構、負債久期的調整,以理財險為主的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增幅出現了下滑態勢。
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前5個月壽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8082.38億元,同比增長171.92%;前4個月壽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7368.90億元,同比增長199.35%;前3個月壽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6271.47億元,同比增長209.53%。
不難看出,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同比增速在3個月內從209.53%下降至171.92%,下降近38個百分點。
雖然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增速有下滑跡象,但“由于市場上各家公司所處的發展階段、發展戰略、競爭優勢等有所不同,資產驅動負債型的公司保費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個別公司再度發力,部分公司投資型保費的占比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中銀證券研報表示。
28家公司環比正增長
從公司來看,5月份共有28家壽險公司總保費出現環比正增長,包括渤海人壽、中融人壽、恒大人壽、國華人壽、百年人壽、建信人壽、幸福人壽、長生人壽、中郵人壽、太保壽險等公司。
其中,渤海人壽、中融人壽、恒大人壽環比增幅分別為578%、429%、164%。另外,太保壽險、中郵人壽、百年人壽等險企環比增幅也在20%以上。
從壽險公司競爭態勢來看,人身險市場在公司戰略調整及規模保費沖擊等因素下,格局變化比較明顯。原保費市場份額前五的公司變動較大,中國人壽、平安壽險、人保壽險、富德生命人壽、太保壽險共占有 49.8%的市場;市場份額前十的公司占有 71.0%的市場,較同期下降了 6.025 個百分點。安邦系的和諧健康延續高增速、市場排名較同期提升 10 名至第七位。
從外資險企來看,28家外資人身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為776.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2.3%。在外資人身保險公司中,1-5月原保險保費收入前五的分別為:工銀安盛(253.53億元)、交銀康聯(85.26億元)、中意人壽(65.58億元)、招商信諾(65.46億元)和友邦中國(59.49億元)。交銀康聯、中意人壽和招商信諾在前5個月的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幅度為189.4%、110.2%和107.6%,高于同業的50.4%和外資人身保險公司的72.3%。值得注意的是,招商信諾5月單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7.76億元,名列外資保險公司第三,增長態勢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下半年保費的增速,國泰君安研報預計,鑒于對中短存續期萬能險產品的銷售收緊以及壽險公司的產品/分銷策略日益分化,國內壽險行業保費收入于2016年下半年的增長趨勢平穩。
“盡管 2015 年保費基數較高,但中國壽險行業保費收入升幅主要歸功于今年開門紅期間的表現。然而,行業的競爭版圖依然相當集中,傳統的“四大”壽險公司仍然合共占據了約 48.1%的市場份額。有商業銀行背景的中資險企和部分未上市險企通過利用各自在分銷渠道和產品提供上的優勢實現了保費收入的快速增長。我們仍預計行業保費收入于 2016 年將可實現約 35%的強勁同比增速。”國泰君安研報表示。(記者 蘇向杲)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