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溝通時 要避開這些“隱形炸彈”
摘要: 有些爸爸媽媽總是覺得和孩子聊天是一件很累的事,甚至不知該說些什么。現在我們就來分析如何能和孩子更好的進行溝通,及時避開和孩子溝通的雷區。 雷區一:提問
有些爸爸媽媽總是覺得和孩子聊天是一件很累的事,甚至不知該說些什么。現在我們就來分析如何能和孩子更好的進行溝通,及時避開和孩子溝通的雷區。
雷區一:提問式溝通。
很多想要了解孩子的爸爸媽媽在和孩子溝通時總是采用提問的方式:“你在幼兒園怎么樣啊?”“你們幼兒園今天都在玩什么?”“老師今天教了什么?”由于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有限,不能很好的理解父母話中的含義,甚至不能很好的組織自己的語言,對于爸爸媽媽這樣的提問回答不上來,也不愿意回答類似的問題。
在和孩子溝通中要盡量避免提問式溝通,而應采用類似“我猜你今天在幼兒園玩滑梯了?”這樣互動交流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能夠讓孩子身臨其境的表達。
雷區二:不自然溝通。
有些爸爸媽媽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喜歡捏著嗓子或者裝作某個動漫人物的聲音,有時也會模仿孩子的某些表達方式與孩子溝通,例如:“喝水水,洗腳腳”。
爸爸媽媽本來是想用這樣的溝通方式來引起孩子的興趣和孩子達到“平等”溝通,但這樣的溝通方式,在孩子言語發展期,沒有為孩子建立起一個標準的語言環境,會影響孩子的言語發展。
雷區三:多講少聽。
爸爸媽媽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我經常聽到的都是爸爸媽媽的聲音“寶寶你看……,是這樣……那個不可以……,卻很少能夠聽到孩子講話。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和孩子的溝通更像爸爸媽媽自己的單口相聲,孩子對這件事的感覺是怎樣的?有怎樣的表達?
往往在父母的各種情緒中被忽略了,從而導致孩子做事拖拉等很多失去自我的壞習慣。我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有時需要靜下來聽聽孩子想要表達些什么,不要急著給孩子否定,先聽一聽孩子的表達,了解孩子的需求。
雷區四:逗孩子。
在我剛結束的家鄉之旅中,我在很多場合看到一群成人把一個孩子圍在中間“逗”。“今天和我回家吧,你爸爸媽媽把你送給我了!”“你的鼻子呢?剛才我把你的鼻子偷走了!這下你沒有鼻子啦!”
一群成人樂不可支,被圍在中間的孩子總是手足無措的站著,有的直接扁扁嘴大哭起來,還不忘向叔叔阿姨討回自己的鼻子。爸爸媽媽在旁邊有時配合著“叔叔阿姨,在和你開玩笑呢,不要哭”,還要對周圍的朋友說“這孩子怕生”或者“今天午覺沒睡醒,有點鬧人”。
孩子的言語理解能力有限,不似成人能夠了解“言外之意”,當成人有這種逗弄的言語,孩子會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爸爸媽媽不要我了!”“我沒鼻子了!”,孩子在這樣的理解下,會害怕、會哭就不奇怪了。有時父母也會嚇唬自己的孩子“你不聽話,我不要你了!”這些逗弄和嚇唬的話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甚至影響安全感和親子關系。
希望所有的爸爸媽媽都能避開和孩子溝通的雷區,每個家庭都和睦幸福,每個孩子都能快樂的成長!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搜狐健康)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