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3D打印人工脊椎植入成功
摘要: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醫生正在為患者進行植入手術。蘇天是攝3D打印人工脊椎。蘇天是攝惡性腫瘤長在患者脊柱上,長達5節的脊椎必須切除,切除后還要放入人工脊椎。北京大學第三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醫生正在為患者進行植入手術。蘇天是攝
3D打印人工脊椎。蘇天是攝
惡性腫瘤長在患者脊柱上,長達5節的脊椎必須切除,切除后還要放入人工脊椎。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昨天公布,世界首個金屬3D打印定制19厘米人造脊椎植入順利完成。這也標志著中國3D打印技術正式開啟人工椎體時代。
6月12日8時,北醫三院骨科病房內,患者袁先生期盼又緊張地躺在手術接診車上,等待即將開始的特殊手術。袁先生患有脊索瘤,這是一種主要長在胸椎和腰椎上的惡性腫瘤。此時,癌細胞已侵蝕他的胸椎10、11、12節和腰椎1、2節,共5節脊椎。對于這種罕見的疑難病例,除了通過手術把腫瘤切除外,別無它法。但即使順利切除5節脊椎,拿什么來支撐脊柱,重建椎管內的脊髓和神經、血管等重要結構,保持其生理功能呢?
根據治療團隊制定的手術方案,世界上首個金屬3D打印的多節段胸腰椎植入物,將在袁先生的脊柱上完成長達19厘米的大跨度支撐,以替代被徹底切除的5節脊椎。袁先生的主刀醫生劉忠軍教授介紹,以往鈦網填入自體或異體碎骨是作為椎體間支撐的最常用器材,填充的碎骨與相鄰的骨頭長到一起后,可以實現骨融合,完成穩定結構的重建。但用這種方法實現19厘米的大跨度支撐顯然不現實,而鈦網一旦移位,還可能壓迫脊髓,導致患者癱瘓。況且,呈圓柱狀的鈦網與脊柱“S”形的生理曲線也不匹配。
今年5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注冊了我國首個金屬3D打印人體植入物——人工椎體。這種產品屬于直接植入人體的三類骨科植入物,為我國監管等級最高的醫療器械,牽頭研發的機構正是北醫三院骨科團隊。2015年,該團隊曾研制出3D打印人工髖關節產品。目前,我國經批準注冊的3D打印人體植入物產品僅此兩個。
作為3D打印人工椎體研究團隊的負責人,劉忠軍綜合研究了袁先生的病情后,決定為他植入人工椎體。“我們利用金屬3D打印技術,依照患者的解剖結構,制造出與他5節脊椎形態與長度相仿的人工椎體。”劉忠軍介紹,人工椎體的特殊之處在于能被制成海綿狀的微孔結構,類似人體骨頭中的骨小梁。有了這種“骨小梁”,相鄰正常脊椎的骨細胞可以長入其中,最終實現骨融合。
這種手術在國內外并無先例,難度極大。
6個多小時后,袁先生的家屬終于等到了好消息:人工椎體成功植入,手術順利。由于袁先生術中出血量小,生命體征平穩,他不用進入ICU觀察,直接回到了普通病房。“如果沒有這個技術,我們恐怕只能對患者說抱歉。現在我們都很高興,成功裝上人工脊椎的患者,今后可以與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劉忠軍說。
袁先生只是眾多需要這項技術救治的患者之一。北醫三院研制的3D打印人工椎體將給更多處于病痛中卻無良方的患者帶來福音。同時,產品國產化后還將打破國外產品對高端市場的壟斷,降低患者的醫療支出,并對推動整個3D打印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汪丹 通訊員 仰東萍)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北京日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