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安排的人生只能擁抱幻影
摘要:原標題:被父母安排的人生只能擁抱幻影 安排好孩子的一切,是當下父母非常本能的表現。為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這種本能非常容易理解,但如果不尊重孩子的感情和興趣,越
安排好孩子的一切,是當下父母非常本能的表現。為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這種本能非常容易理解,但如果不尊重孩子的感情和興趣,越俎代庖作各種決定,好多時候結果適得其反。
前段時間,單位來了個實習生。坦率講,是托關系找熟人進來的。他來之后工作情緒不高,總是拖拖沓沓。出于關心,我問他對工作有什么想法,他的回答令我大跌眼鏡:“老師,你不用費心了,我對網絡編輯工作沒興趣,來實習是爸媽安排的,當初上大學報專業,也是爸媽安排的,他們覺得自己在這個系統能幫上忙,可我對這個行業一點興趣也沒有。”“那你對什么有興趣呢?”這個一米八幾的大小伙子苦笑著想了想:“我自己也不知道。”沒辦法,我只好委婉勸其離開了。
這讓我想起不久前沒來上崗的“實習生”。當時,一個老師的同事找上門,希望幫忙安排她學新聞的外甥女到我單位實習。等到我電話聯系本人提出面試的時候,該女孩對家長的熱心安排卻不以為然。她說得很堅定:“老師,謝謝你了,我學這個專業是父母安排的,當時也不懂,可在大學這兩年,我知道了自己的興趣在歷史文物方面。我打算聯系到博物館去實習,雖然跟新聞不對口,可我就是太想去了。”
這兩個實習生的表現,令我感慨萬千。比起那個來到崗位上、卻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大男生,這名沒見過面、只通過一次電話的女孩,讓我更為欣賞。95后小青年難免會遭遇父母熱心安排人生,區別在于:這個女孩,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希望干什么,并能夠堅定地去接近它;而那個男孩,委曲求全,一路順從,其實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也根本談不上快樂與成就感。
最近,我正在讀法國小說《偷影子的人》,講述的是一個男孩,在與別人影子重合的時候能聆聽到對方的心聲,從而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了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小說想闡述的道理是:人都需要確認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而不是在浮云和幻影上浪費時間。正如莎士比亞說的,有些人只擁吻影子,于是只擁有幸福的幻影。在我看來,絲毫沒有自己的主張,逆來順受,完全被動地接受父母安排,其實擁抱的也是生活的幻影,也是需要被關照甚至被解救的。
安排好孩子的一切,是當下父母非常本能的表現。為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這種本能非常容易理解,但如果不尊重孩子的感情和興趣,越俎代庖作各種決定,好多時候結果適得其反。家長以為孩子應該成為他們以為的那樣,而孩子偏偏不是他們主觀期望的那樣。
人生確實應該有豐富選擇,聽從內心的聲音,會更接近幸福與滿足。網上曾流傳一個段子:孩子,7歲,我給你報了奧數班;19歲,我給你報了某某大學;23歲,我給你報了公務員;32歲,我給你報了《非誠勿擾》……處處被安排的人生,看起來是那么的趨同與乏味。不管是現實還是影視作品當中,完全被父母安排好的不快樂甚至悲劇,可謂不勝枚舉。
高考結束了,馬上就要填報志愿。應該報什么樣的學校和專業,是鼓勵孩子順從內心的召喚,還是把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自以為能幫上忙的資源,統統強加到孩子身上?沒有父母不是為了孩子好,但不要以愛的名義去安排一切,不要在安排孩子人生的時候理直氣壯。
孩子們是如何迷亂了尋找方向的腳步、成為一顆生活的棋子?包辦教育、替代成長、圈養孩子,到底說的是哪些人?父母與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普沙嶺)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