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母親眼中的留學焦慮
摘要:原標題:中國母親眼中的留學焦慮 火爆的留學咨詢市場。 有留學生靠努力“掙回了學費和尊嚴” 也有人努力想融入當地環境卻以失敗告終 還有人因留學得了抑郁
火爆的留學咨詢市場。
有留學生靠努力“掙回了學費和尊嚴” 也有人努力想融入當地環境卻以失敗告終 還有人因留學得了抑郁癥
中國媽媽黎銘試圖去弄清一個問題:留學生在異國他鄉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呢?
那是1年前,在擁有幾千名成員的“南外家長QQ群”,家長們都在分享同一種不安:他們的子女都畢業于南京外國語學校這所名牌中學,每年少說也有兩三百人浩浩蕩蕩地奔英赴美留學,所有人都想知道,孩子在國外究竟過得怎么樣?
黎銘自己的兒子正在美國念高中。毫無意外地,這位“家長中的活動家”攬下了這份“工作”。此后,她用180天的時間,走訪了24所名校,接觸了130多位留學歐美的中國學生,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留學世界”。
現在,黎銘試圖通過實地走訪,來了解中國孩子的生活。她發現:“每個留學生和他們在大洋彼岸的父母,都有著自己的不適和焦慮。”
在她的尋訪對象中,有人靠自己的努力“掙回了學費和尊嚴”;也有人努力融入當地環境卻以失敗告終,不得不再回到“中國人的圈子”;甚至有人因留學得了抑郁癥。
焦慮的中國學生圈
焦慮,這是黎銘見到宋希玥時,最直觀的感受。
這個在斯沃斯莫爾學院就讀的姑娘直言不諱地說,自己不喜歡這所全美頂尖的文理學院,更不喜歡自己的狀態,“感覺就像是加強版的中國高考生,每天就是學習,學習,還是學習;話題就是拿A,拿A,還是拿A。”
為了畢業留美,讓留學“有價值”,這個姑娘選擇了并不喜歡的經濟學專業,每天埋頭和數學課、經濟課作“斗爭”。“再堅持一下,或許就是海闊天空了。”
她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圈子。剛來美國時,她曾努力和美國同學交朋友,可新鮮感一過,美國學生圈總在談論離自己很遙遠的政治和文體活動,她卻感到學業壓力很大,只能慢慢告別了美劇、俱樂部,重新回到中國學生圈。
可那里像極了國內的家長群,天天說排名論成績,讓人“喘不過氣來”。
在換掉了40雙襪子,把一件外套整整穿了一個月后,黎銘終于發現,這不是個例,而是許許多多中國留學生正在經歷的真實。
帝國理工學院的王陽為此得了抑郁癥,學業壓力太大又找不著自己的方向,這個無錫男孩被迫休學一年。
另一個“留學世界”
黎銘忍不住去想,自己走訪的多是頂尖名校,“在好學校的孩子尚且壓力如此大,在一些差一點兒學校的中國留學生,會是怎樣的狀態?”
她后來了解到一個更加難以置信的“留學世界”:中國學生聚在一起打麻將、購物、旅游,或是參加一場又一場的聚會。前不久因群毆同伴鬧上美國法庭的幾名中國留學生,清一色來自一所較差的私立高中。
中國男生小吳高考后來到愛荷華大學,在那個亞裔稀少的校園里,他的同學稱呼他“chink”,這是英文中一個富有種族歧視色彩的侮辱性用語,對象是華人或東亞人。同學用馬克筆把小吳宿舍的貓眼堵上,用安全套套住門把手。
聽著小吳風平浪靜的講述,黎銘心疼得很。繼續聊下去,黎銘才知道,小吳的留學充滿了“隨隨便便的色彩”。因為兒子高考失利,父母找了留學中介隨隨便便就選了學校。他們的算盤打得也很響:孩子在中國沒考好,出國“鍍層金”,回來就能一飛沖天。
可直到抵達愛荷華,這個男孩才發現,那所排名較低、地理偏遠的大學,并不能提供他想要的“留學生活”。之后的種種經歷,他卻不敢告訴父母。一年人民幣幾十萬元的開支面前,讓小吳決定“報喜不報憂”。
這種“表面的和平”維系了兩年,直到小吳“忍無可忍請求轉學”。
兩代人的不同選擇
很多時候,黎銘自己也說不清,中國父母的操心對留學的孩子,是好是壞。
前些日子,一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中國學生畢業,其母親反思,自己干涉太多,以至于留學前的學業和申請準備做得“相當不錯”,可孩子出去之后的學習,“完全處于一種失控的狀態”。
“很多在中國成長的父母,對美國教育一無所知,卻橫加干涉孩子的生活。”黎銘舉了個例子,一名中國媽媽遠渡重洋,去看望在美國念高中的兒子,卻意外發現周日早上八點,“全校的人都在睡覺,甚至包括宿舍門前的狗!”
憤怒的中國媽媽寫了投訴郵件。學校的老師很快回復她:“謝謝你對學校的關心。但我們有自己的教學安排,周日應該是孩子休息和參加社會活動的時間,不該被課程填充。”
留學生父母焦慮叢生
這一代的父母壓力很大啊,“這些家長也大多是中產了,可他們卻比誰都焦慮。”兒子小時候特別喜歡畫畫,但在黎銘眼里,這是“沒意義的事情”。
她曾沒收兒子所有的畫具,并“威脅”不準再畫。不忍心和兒子徹底鬧翻,她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幾年后,兒子赴美讀高中,她抽空去探望,卻發現兒子的畫作入選了全美多個畫展,同行的人不住夸贊,黎銘再也忍不住,一個人跑到兒子學校的操場,哭得稀里嘩啦。
“我的焦慮、我的功利,差點毀了我兒子的愛好。”她眼眶泛紅。
可更多的孩子,沒有這樣的好運。
那位帝國理工學院學生王陽,因抑郁癥回國休學了一年。他們在英國相遇時,他已“陽光滿滿”,讓黎銘欣慰。
(《中國青年報》袁貽辰)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廣州日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