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匠人精神”更勝職業資格認定
摘要:6月1日,國家又取消了47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兩年來共累計取消319項,使得“本屆政府各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總量已減少50%以上”,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從被
6月1日,國家又取消了47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兩年來共累計取消319項,使得“本屆政府各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總量已減少50%以上”,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從被取消的職業名稱來看,多為可以通過不斷嘗試、實踐就能練就的一門手藝活,例如插花員、咖啡師等。《歡樂頌》中的職場菜鳥“邱瑩瑩”,不就是自己不斷嘗試、鉆研,成為咖啡師的么?俗話說“行行出狀元”,相對資格認定,每一種手藝活更需要培養“匠人精神”,杜絕有資格認定卻賺黑心錢的現象。
所謂“匠人精神”,好比貼磁磚的師傅對我說:同一塊磚橫貼、豎貼、貼左邊還是貼右邊,效果都不一樣,都有講究;希望過幾年你們能念叨我的好,而不是在背后罵我們;我們功夫到位用心不敷衍,也才有更多的項目經理給我們派活。話糙理不糙,卻道出了各行各業的真諦。
若319項僅為50%以上,則全部數量為600多。解決就業難的問題不外乎兩種思維:計劃經濟思維和市場經濟思維。筆者估摸計劃經濟思維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首先只有通過職業資格認定成為“蘿卜”,才能入相應的“坑”。相反,市場經濟思維則強調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降低買方交易成本,才能形成產品的競爭力;如果“一個人吹笛兒,八個人捏眼兒”,企業倒閉就是必然。例如室內裝修,水電常常為同一個師傅,硬要拆分為水管師傅、電工師傅必然提高家裝成本,使裝修公司競爭力下降。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職業資格認定,實乃民心所向。
首先,有利于促進社會穩定。雖然如今再去考察設置600多種職業資格許可的制度設計、政策思維已無多大意義,但必須認識到國家形勢的變化,人民生活方式的變化。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鎮化建設不斷推進,大量農民離開土地如候鳥般在城市與家鄉之間行走。只有盡可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大量農民工、低收入家庭成員方能盡快在城市站穩腳跟,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
其次,助力職業教育發展,為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減少了不必要的障礙。國家鼓勵地方院校積極轉型,積極建設應用技術型大學,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職業資格認定,是對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松綁,更加有利于職業教育發展。
再次,有利于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在于,由市場“無形之手”去決定、調整資源分配,減少政府“有形之手”對市場的影響。經濟科技發展到不同階段,對人力資源的要求也會出現差異性需求,加之社會呈現出的老齡化問題,解決之道就在于使人力資源成為復合型人才,行業里的“萬金油”。只有盡可能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才能促使人力資源愿意去嘗試、鍛煉多個工種的能力,技多不壓身。試想,每換一個工種就需要通過一門職業資格認定考試,必然使一些人望而卻步。
最后,有利于企業去產能中下崗工人的再就業。經濟進入“新常態”階段,大量工人在去產能過程中下崗,尤其是鋼鐵行業。以前家里的頂梁柱,如今下崗在家,怨氣積累就很不利于和諧社會、小康社會的建設。取消不必要的職業資格認定,對在去產能中下崗的工人師傅而言,也是給他們重新燃起一份信心。
當然,凡事過之則不及,我們一方面要為取消不必要的職業資格認定點贊,另一方面也希望及時出臺比較科學的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除準入類職業資格外一律與就業創業脫鉤。與新制度經濟學不同,新制度主義社會學更強調各利益方博弈產生的新制度能否得到人民的認同,只有得到人民普遍的認知、贊同才能延續更長的時間,所以再次希望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既要相對科學,一個周期后又要根據形勢發展實施動態調整。(郭華橋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人民網-教育頻道)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