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改存準標尺補考核漏洞
摘要: 央行的貨幣制度正在不斷完善。日前,央行對外披露,存款準備金的考核制度將由原來的“節點法”改為“平均法”。業內人士認為,央行此舉給予了商業
央行的貨幣制度正在不斷完善。日前,央行對外披露,存款準備金的考核制度將由原來的“節點法”改為“平均法”。業內人士認為,央行此舉給予了商業銀行更多流動性管理的自主權,有助于防范過去銀行每到季末“沖時點”搬存款的行為,同時減小離岸人民幣利率波動,維持資金面平穩,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再改存準考核辦法
央行上周五發布公告稱,自7月15日起,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的考核基數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時點數調整為考核期內一般存款日終余額的算術平均值。
央行一直要求商業銀行按照比例繳存準備金,并規定金融機構繳納的存款準備金余額除以需繳納準備金的基數,不得低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事實上,去年9月央行對境內的存款準備金已經從時點法改為平均法考核,但當時改的是分子而非分母,即根據央行當時要求“金融機構按法人存入的存款準備金日終余額算術平均值(分子為均值)與準備金考核基數(分母為時點)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央行新規落實,則分母的準備金考核基數由考核期末時點數調整為考核期內算術平均數,即“金融機構按法人存入的存款準備金日終余額算術平均值(分子為均值)與準備金考核基數日終余額的算術平均值(分母為均值)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整后,按季繳納存款準備金的境外人民幣業務參加行存放境內代理行人民幣存款,其繳存基數為上季度境外參加行人民幣存放日終余額的算術平均值。
抑制存款“大搬家”
過去考核方式是時點法考核,即每月的5日、15日、25日繳納存款準備金,根據10日和25日的存款基數,實行原則是多退少補。民生證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組負責人李奇霖表示,該制度的缺陷可能會放大資金面波動,比如月底一般性存款余額往往會增多,那么對應5日就需要補繳一大筆準備金,放大資金面波動。
李奇霖進一步解釋稱,以前考核準備金采用的是時點法,如季度末考核的時候,就看3月31日或者6月30日的數據,分子是銀行繳存的準備金,分母是銀行的存款余額,算出的數據必須大于等于當時央行規定的準備金率。而時點法考核的漏洞是,銀行可以在期末操縱數據。每到月末、季度末、年末就帶來存款“大搬家”,帶來金融市場的波動。
中金固收的報告指出,由于以時點的基數作為考核,導致3月末繳準的時點上境外銀行不愿月底持有人民幣,進而導致3月末CNH隔夜拆借利率大跌4.77個百分點至-3.725%。平均法考核有助于堵上漏洞,考核時離岸人民幣季末的頭寸不會出現大幅變動,離岸人民幣拆借利率也會更加穩定。
防范離岸利率大波動
采用節點法的考核標準,存在商業銀行“沖節點”的風險,使得資金面波動很大。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對境內境外的調整,都可以使貨幣市場更平穩。對銀行來講,沖節點的動機沒有了,使商業銀行能更加靈活地調節流動性。
黃金錢包首席分析師肖磊表示,此次調整屬于央行的貨幣量化管理制度,節點法會造成流動性突變。該制度調整有利于商業銀行做出中長期的布局,降低商業銀行的不確定性風險。
事實上,此前一些離岸銀行為了避免在境內參加行的存款因需繳納準備金而被凍結,在考核時點前想方設法拋出資金頭寸或拆借資金,這導致離岸人民幣市場出現負利率的情況。中金公司方面的觀點認為,對于離岸人民幣市場,此舉有助于熨平繳準前后離岸人民幣資金利率的大幅波動。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