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回憶的老相冊
摘要:數碼時代,你還經常翻閱它們嗎——承載回憶的老相冊□左蕊 文/圖還記得被我們放在抽屜里許久沒有翻看過的那幾本厚厚的相冊嗎?我們曾經用它們珍藏生活的美好瞬間
數碼時代,你還經常翻閱它們嗎——
承載回憶的老相冊
□左蕊 文/圖
還記得被我們放在抽屜里許久沒有翻看過的那幾本厚厚的相冊嗎?我們曾經用它們珍藏生活的美好瞬間,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家庭相冊正漸漸走遠。照片被轉移到了互聯網上,生活中的那些美好間,也在一次次瀏覽和更新中,被逐漸淡忘。
曾經“時興”的老相冊。
老照片紀錄著往日時光。
每家都有一本老相冊
“看,這是我老伴兒,那時候還不到50歲呢,看起真精神。”5月28日,筆者來到位于市健康路的朱婆婆家。今年74歲的朱婆婆家里有兩本珍藏已久的相冊,記錄這個家庭在那個年代的滄桑歷程。
仔細看,兩本相冊的封面已經泛黃。其中一本相冊的第一頁有朱婆婆年輕時的黑白照,那時的她扎著麻花辮,有著那個年代標志性的打扮。相冊里,大都是她婚后一家五口人的生活照,最后一頁則是近些年拍攝的彩色照片:孩子們圍繞在夫妻倆身邊,一家人其樂融融。
“只要有親戚朋友來我家,我媽肯定會拿出這兩本相冊,逐一給客人講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朱婆婆的兒子告訴筆者,這兩本相冊被翻閱過無數次,“它們是我媽和我爸的寶貝,記錄著他們大半生的點滴。”
今年53歲的市民張軍是一名攝影愛好者。他堅持用照片記錄生活,家里有十余本裝滿相片的相冊,其中一本是為兒子量身打造的成長相冊。這些相冊被他妥善保存著。
張軍告訴筆者,老一代的人習慣用相片記錄重要時刻。在那個沒有數碼相機的時代,一卷膠卷拍完后,拿到攝像館沖洗,幾天后滿懷期待地取回照片,然后整理成冊并妥善保存。相冊成為那個年代家庭的“標配”。親朋好友到家里做客,主人常會拿出相冊“顯擺”。
電腦里的照片印象深的很少
對于用照片記錄成長變遷,年輕一代的做法顯然和老一代有所不同。
今年32歲的小鄧,經營著一家小超市。他告訴記者,家中唯一可以稱得上“家庭相冊”的,是去年他帶女兒去攝影棚拍攝的一本寫真集。“那次,我們一家三口和我的父母,趁著給我的女兒拍照的機會,才第一次拍攝了全家福。”小鄧說。
小鄧的妻子陳女士表示:“我經常用數碼相機或手機為家人拍照,但我都是直接把照片上傳到電腦上,從未沖洗出來過。”
陳女士解釋,拍攝的照片數量太多,洗出來很麻煩。而且,通過網絡,她不僅可以第一時間與好友分享照片,而且少了沖洗和甄選照片的煩惱。
“從兒子出生至今,我拍攝的相片已經超過300張,全都保存在網絡相冊里。”家住市交通路的萌萌是個90后年輕媽媽,從兒子出生開始,她便經常在朋友圈或者QQ空間上傳家人的照片。
在她的QQ空間里,筆者看到,所有的數碼相片均被分類保存,比如她將兒子的成長照片按時間先后分為5個相冊,其他家人的照片則分為“丈夫的”、“小妹的”以及“大合照”等。
拍了這么多照片,對哪些印象比較深刻?對此,萌萌想了想后搖搖頭說:”拍的太多,基本都忘了。”
數碼時代
很多往事被淡忘
“那個年代,每按一次快門都會經過深思熟慮,每張照片都是珍貴的記錄。”回憶起上世紀80年代最初接觸膠片相機的情景,張軍說,膠片時代,攝影成本高,照片稀有,照片的價值顯得不同尋常,人們更舍得花費精力和金錢把照片沖洗、保存下來,“不像現在用數碼相機,雖然拍攝非常簡單,很高產,但人的成就感反而減弱了,值得留存下來的照片也變少了。”
64歲的吳先生對此也深有同感。他告訴筆者,年輕時,重視的照片被沖洗出來后還會將其專門“過塑”,以便長久保存。幾年前,女兒為他購買了數碼相機,并且教他上網,“現在照片拍得太多了,但以前的那種喜悅感漸漸消失,而且很少花時間和金錢將照片沖洗出來。”
小丁是一名大二的學生。她十分愛好拍照,任何場合和時間,她都能拿出手機自拍一番,然后上傳至朋友圈。對于她而言,拍照是為了分享,分享結束,照片的生命周期也就結束了。“我不會刻意去整理那些照片,因為實在太多了,分享是我拍照的主要目的。”小丁說。
小丁承認,在快速的瀏覽和更新中,她已經感受不到照片的珍貴。她說:“或許是照片來得太容易,讓我們感覺不到這些東西有多寶貴,刪了也就刪了。”
也許,很多人認為現在網絡相冊技術很發達,可以制作成各種形式,沒有必要再用老方式來保存相片,因為那種保存照片的方式容易使照片受損又浪費資源。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在這個全民皆是“攝影家”的時代,大多數照片變得廉價,這也許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沖洗出來的照片是記錄生活的一種載體,是重溫記憶的重要的媒介。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