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還需進步技術要過硬外形要美觀
摘要:原標題:可穿戴設備犯了“尷尬病”小米手環(huán)、Apple Watch、三星Gear、谷歌眼鏡,再加上橫空出世的VR(虛擬現實技術),可穿戴設備方興未艾,貌似身上沒個時尚的可
小米手環(huán)、Apple Watch、三星Gear、谷歌眼鏡,再加上橫空出世的VR(虛擬現實技術),可穿戴設備方興未艾,貌似身上沒個時尚的可穿戴設備,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現代人。但殊不知,“尷尬病”正慢慢浸染“看上去很美”的可穿戴設備:三分之二的用戶“穿戴”3個月后就狠心將其拋棄。咋回事?
1 VR頭盔 下一個社交神器?
玩VR游戲?社交功能。VR視頻通話?社交功能。VR會議?社交功能。閨蜜一起VR購物?社交功能——有人預言,VR頭盔將很可能取代微信,成為新一代社交神器。2016年被公認為VR元年,對VR的風險投資出現爆炸性增長。
目前不但幾乎所有科技巨頭,乃至各色動漫公司、電影公司,都紛紛進入VR市場。在海外,包括谷歌、微軟、臉書都積極推出VR應用;而在國內,包括華為、樂視都推出VR頭盔。小米也正計劃推出性價比超值的VR頭盔。芒果TV平臺CTO黃冬宣布:“芒果TV將把制作、播出、內容、授權、周邊五大環(huán)節(jié)的IP完全開放,希望能有更多的內容制作團隊借助IP加入VR產業(yè)。”
但是,消費者對體驗效果的不滿意,為商家的狂熱潑了一盆涼水。廈門大學一位傳播學博士在網上買了一款售價300多元的VR頭盔,但他發(fā)現這種設備佩戴時間不能過久,否則會產生眩暈感。
黃冬說,《我是歌手》第四季的內容已經全部制作出VR化的內容,但他承認,現在的體驗效果并不佳。
優(yōu)酷土豆高級副總裁李捷則認為,VR頭盔最大的挑戰(zhàn)還在軟件和內容。“好的VR拍攝設備太昂貴,而且使用技術要求非常高,對后期的縫合和特效技術也有很高要求,中國還缺少能夠利用VR高端設備進行有效拍攝的團隊。”
2 一窩蜂穿戴 一轉眼拋棄
谷歌眼鏡的驚艷亮相,讓2012年成為“可穿戴設備元年”。4年時間過去,可穿戴設備“家族”已經人丁興旺:手表、腕帶、眼鏡、頭盔、服裝、書包、拐杖……
家住北京西城區(qū)的樓小姐對自己的可穿戴設備如數家珍,上至幾千元的Apple Watch,下至69元的小米手環(huán),還有各種稀奇古怪的產品:可監(jiān)測腦電波助人放松的無線耳機、能獲取健康數據的智能腰帶、底部附有壓力傳感器的智能襪子……“連在老家跳廣場舞的叔叔姨姨都人手一只小米手環(huán)。”
從銷售數字來看,智能可穿戴設備“錢途”很美。據IDC(互聯網數據中心)預計,2016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或達1.10億部,2020年將升至2.371億部。估計未來一年,中國超過三分之一的家庭將入手可穿戴設備。
然而,在火爆的數字背后,卻隱藏著一種“叫座不叫好”、“看起來時髦,用起來雞肋”的“尷尬病”。有調查顯示,在使用可穿戴設備三個月之后,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用戶不愿意再繼續(xù)使用。
功能雞肋是第一大“攔路虎”。超半數使用者認為“使用設備沒有改變運動生活方式,只是多了些數據”。“我買了一個智能手環(huán),可它提供的計步和睡眠監(jiān)測功能,在徒有數據卻沒有服務的情況下對我來說是沒用的,功能幾乎等同于一塊電子表,那我還不如干脆買一塊電子表呢。” 網友“老牛1009”有些頭疼。
網友“小胖”在貼吧里抱怨,“一塊手表用兩天就得充電一次,而且功能只是照搬了部分手機,幾天之后新鮮勁過了,只有放在角落里吃灰。”
標準模糊、外形LOW也是可穿戴設備被拋棄的重要原因。網友“開黑車的舒克”吐槽,“商家說自己的可穿戴設備可以測血壓、血氧、心率甚至血糖,可實際上絕大多數都不準,也不符合醫(yī)療體系的要求。而且,市面上的產品設計不是太過于天馬行空就是土得掉渣,還有一些是屬于看著還不錯,可戴上去整個人都不好了。”
安全性差也直接把兒童手表這類可穿戴設備送上被吐槽的風口浪尖。“本來是為了安全才讓孩子用的,結果數據安全沒有保障,如果黑客入侵這些數據,比不戴手表的風險還大呢。”給孩子買了兒童手表卻又馬上棄用的嘟嘟媽媽很是擔心。
其實,之所以大伙兒都一窩蜂地穿戴,然后一轉眼又拋棄,其實都因為“我需要,但你給我的東西不對”。
3 “尷尬病”咋治?
網友們開的“藥方”相當直接——更聰明、更便宜、更有用、更有范!
可穿戴設備的發(fā)燒友樓小姐說:“很多可穿戴設備在對應的App端進行設置時,都會要求我們輸入身體狀況數據,為什么它們不能更‘聰明’一些,直接根據日常監(jiān)測到的數據給我們量身定制一套‘健身計劃’?”
這些期待也正是可穿戴企業(yè)努力的方向。華米科技創(chuàng)始人、CEO黃汪就很關注職場人士猝死的悲劇。“不少人加班時會感覺疲勞、心臟不舒服,但到什么程度就可能導致心臟病發(fā),如何預警?華米準備推出的醫(yī)療級手環(huán),就是要解決類似的問題,給人們提供醫(yī)療級的判斷,就像一個家庭醫(yī)生隨時陪在身邊一樣。”
不只做耍酷的玩具或珠寶般的飾品,而是進入專業(yè)領域,這是谷歌眼鏡未來的用武之地:建筑工人在施工中不必翻看厚厚的建筑圖紙,只需不時查看自己的谷歌眼鏡;在遠程教育中,如果受教育者與教育者都戴上谷歌眼鏡,它還可以起到教室黑板的作用,而且這個黑板還可呈現多媒體內容……
可穿戴設備硬件本身并沒有太多價值,透過設備獲得數據服務才是核心。利用大數據分析,將為佩戴者提供完美的科技體驗。
想象一下未來的我們,24小時穿戴著智能設備,轉轉眼球就可以知道明天的天氣,坐在車里就能看到10公里外的路況,掃一眼英文就可以即時翻譯出中文,揮一揮手就能試穿遍衣柜里的衣服,身上的襯衣還能隨時捕捉我的緊張,然后調解神經讓我放松……虛擬與現實完美融合的感覺超級炫酷吧。我們期待,科技的陽光早日照進現實。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北京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