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將近七成理財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摘要: 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年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有15.88萬億元的理財資金通過配置債券、非標資產、權益類資產等方式投向實體經濟,
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年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有15.88萬億元的理財資金通過配置債券、非標資產、權益類資產等方式投向實體經濟,占理財資金余額的67.09%,比2014年增加5.17萬億元,增幅為48.27%。
這份在廣州舉辦的“2016年兩岸四地銀行業財富管理論壇”上發布的報告稱,受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等因素影響,傳統銀行理財收益率已持續下降至“3”時代。銀行理財業務正面臨收益與風控的“雙挑戰”,急需創新多樣化產品,尋求風險調整后的收益最大化。
來自中國銀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銀行業理財產品規模保持高速增長。2015年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達23.50萬億元,較上年增加8.48萬億元,同比增長56.46%。從資金來源看,個人投資者仍占主體,機構占比顯著提升。個人理財全年總募集101.49萬億元,占比64.07%。
從資金運用情況來看,投向實體經濟的理財資金涉及國民經濟90多個二級行業分類,其中投向土木工程建筑業、公共設施管理業、房地產業、道路運輸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的占比為46.42%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說,我國銀行業理財產品規模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也面臨三方面挑戰:一是利率完全市場化,過去以市場化利率為收益率的類存款業務失去存在的基礎;二是實體經濟增速換擋,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實體經濟的收益率下降而風險增加,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降;三是監管層更加審慎,風險管控壓力加大。
報告還指出,銀行理財業務應以打破剛兌為目標,推進產品凈值化發展為主要手段。同時,加強投行與資管業務聯動,以人民幣國際化為重要抓手,融入全球資產管理行業競爭大格局。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