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個大型水稻博物館宣布試開館
摘要:5月19日夜宣布試開館的隆平水稻博物館,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個大型水稻博物館。它位于長沙市芙蓉區,總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分為陳列、庫藏、公
5月19日夜宣布試開館的隆平水稻博物館,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個大型水稻博物館。它位于長沙市芙蓉區,總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分為陳列、庫藏、公共服務、技術與行政管理等5個功能區。其中陳列區包括中國水稻歷史文化、水稻科技、袁隆平與雜交水稻3個基本展廳和1個臨時展廳,展陳面積約6000平方米。從空中俯瞰,6棟形態別致的主體建筑仿佛6顆飽滿的“稻粒”,撒落在美麗的瀏陽河東岸,
《中國科學報》記者第一時間進入現場看到,三個基本展廳目前只有“夢想成真——袁隆平與雜交水稻”展廳開放。除大量見證雜交水稻事業的珍貴歷史文件和袁隆平院士個人生平檔案外,一些生動傳神的科研場景再現和互動科普體驗也令博物館增色不少。有這樣一具雕塑:透過晨光,只見袁隆平院士躬身稻田,注視著金色的稻田,面露微笑。這一情景雕塑,再現了袁院士扎根農村搞科研的工作瞬間。
值得一提的是,從袁隆平指導學生李必湖、尹華奇組成“三人科研小組”,到李必湖等在海南三亞發現雄性不育系“野敗”,到石明松與光敏核不育水稻,羅孝和與水稻兩用核不育系——培矮64S等,博物館科學全面地還原了我國雜交水稻的科研歷史,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學史價值。
與其他類型博物館不同,雜交水稻研究歷史上一些重要的科研論文和專著,以及部分凝結了育種科研人員心血的水稻種子,堪稱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從袁隆平《水稻雄性不育性的發現》手稿,到最終刊發在學術期刊上的《水稻的雄性不育性》、《雜交水稻的育種戰略設想》、《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等重要階段性論文,博物館均有展示。
而在展區一側,一整面超級稻“種子墻”十分搶眼,Y兩優1號、Y兩優2號、D優202、、兩優287、合美古……這些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示范推廣品種,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吃的“米飯”,是凝聚了廣大育種科研工作者的智慧結晶。
博物館館長孫中華告訴記者,隆平水稻博物館首次將科普館、文博館、名人館整體融合。借助240度全息影院、真人比例幻影成景、動漫等高科技展示手段,結合文物、場景、雕塑,以豐滿立體展示袁隆平院士的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據介紹,試開館期間,共展出文物、實物展品240多件、展陳面積900多平方米、多媒體展項達24項。后續展廳也將于近期逐步對外開放。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學網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